纳卡地区在苏联时代原为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一个自治州,由于其人口以亚美尼亚族为主,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一心同亚美尼亚合并。▼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1)


2020注定是个难熬的年份。继各类天灾、疫情之后,战乱也“如期而至”。近日,“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打”的中东地区再次被引燃。而这一次的主角则来自一对高加索地区的老冤家。

如果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那么外高加索地区就是欧亚大陆的燃烧瓶。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大高加索山脉,横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两国长期对立直接原因就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即“纳卡”地区)的领土主权。历史上这一地区就长期饱受局势动荡和流血冲突的困扰。本期螺蛳君着眼于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为大家厘清引发两国矛盾的来龙去脉。

亚美尼亚是印欧人种的起源地,留在当地的还建立了亚美尼亚帝国,就是高加索南北这一片,5世纪后被罗马和波斯萨珊帝国瓜分。阿塞拜疆人就是波斯控制区改教的亚美尼亚人,公元11-13世纪阿塞拜疆族基本形成,16-18世纪归属伊朗,19世纪北部并入俄罗斯帝国,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2)

民族记忆:百年恩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复杂的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在数个世纪前早已埋下伏笔,又镌刻于两国民族记忆中。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3)

外高加索三国

虽然亚美尼亚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与国家,但由于人口、国力等因素,历史上的这一地区纷纷被周边各大势力征服,先后成为波斯帝国、塞琉古帝国、罗马帝国的领地。受罗马影响,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

7世纪末阿拉伯帝国征服高加索地区,强迫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大量当地人皈依伊斯兰教。而亚美尼亚地区仍信奉基督教。突厥人的大量迁入巩固了阿塞拜疆境内各族人民的伊斯兰教信仰,促进了阿塞拜疆统一民族的形成。自此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

起初阿、亚两族还过着和睦生活,但宗教的相异和帝国的争霸使两族人民开始经历相互驱逐甚至屠杀的历史记忆。

19世纪末开始,奥斯曼帝国怀疑境内的亚美尼亚人有亲俄取向,便联合该地区其他穆斯林对其进行血腥镇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是制造震惊全球的“亚美尼亚大屠杀”。而阿塞拜疆人,则被亚美尼亚人认定为土耳其制造大屠杀的直接的帮凶。至此,两个民族结下了血海深仇。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4)

亚美尼亚大屠杀

大国埋雷

进入纳卡地区一段时间后公路边上的一个登记站,一旁挂着纳卡共和国的国旗。纳卡共和国国旗与亚美尼亚国旗高度相似。▼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5)

进入16世纪,亚美尼亚被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瓜分。为了打压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波斯鼓励阿塞拜疆人从里海沿岸移居到东西亚美尼亚交界的纳卡地区,经过数百年迁移后,阿塞拜疆人逐渐成为纳卡地区的主体民族。

1804~1828年的两次俄伊战争均以伊朗失败告终。东亚美尼亚并入沙俄。沙俄一方面“引诱”、支持大量亚美尼亚人来到南高加索并提拔亚美尼亚人担任地方要职,另一方面又不断驱逐阿塞拜疆人,纳卡再次成为亚美尼亚人为聚集区,这也为日后的地区矛盾埋下祸根。

一战冲击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崩离析。亚美尼亚共和国借机成立,后成为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然而,苏联为发展同新成兴土耳其共和国的友好关系,将亚美尼亚的一大片土地送给了土耳其,其中就包括亚美尼亚的象征、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圣山——亚拉腊山。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6)

这还没完,此时阿塞拜疆也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1923年苏联又做出行政区划调整,将纳卡地区划入阿塞拜疆境内,成为其中的一个自治州,但此举又引发亚美尼亚的不满。

斯大林及其后继领导人在纳卡问题上一直采取搁置争议的办法,使得纳卡州亚美尼亚人的多次脱阿诉求被忽视。

至戈尔巴乔夫时期,纳卡州的亚美尼亚人占总人口比已经达到75%,但由于族际关系一直是貌合神离,阿塞拜疆共和国长期实行的是歧视亚美尼亚人、清除亚美尼亚文化遗产的政策,该州的高层领导人均由阿塞拜疆人担任。

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两国可谓同在一个锅里吃饭,慑于苏联的专制和强大,纳卡问题表面上被压制住了,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苏联陷入经济危机,已经无暇顾及各加盟共和国。1988年2月,纳卡自治州居民要求归属于亚米尼亚管辖,亚米尼亚当即答应了这一要求,引发阿塞拜疆强烈不满。

苏联解体后,纳卡问题很快演变成军事冲突。为此两国近三十年来一直处于敌对态势,并不时爆发小规模军事冲突。

大国棋手,小国棋子

纳卡之“结”尚未解开,基于地缘政治下的外界干预又为局势走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南高加索地区历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解体后,纳卡冲突的解决进程逐渐呈现出大国博弈的色彩。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7)

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战略地区。苏联解体初期,俄逐渐向西方靠拢,加大对基督教国家的扶持力度。同时在经济上,阿塞拜疆以石油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俄罗斯较依赖里海的油气资源,两者的贸易关系紧密。进入新世纪后,纳卡问题成为俄衡阿、亚两国的重要杠杆。因此,俄罗斯往往采取斡旋手段,既抑制冲突“外溢”,又不希望两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土耳其长期以来在纳卡冲突中表面上持中立立场,但在实际上扮演着阿塞拜疆支持者的角色。这与他们共同的宗教认同有很大关系。同时,支持阿塞拜疆也有制衡俄罗斯在高加索和中亚的经济政治“扩张”的战略目的。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8)

伊朗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接壤,并在初期采取积极支持阿方的态度。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考量,伊朗采取更务实的外交政策,因而也与亚美尼亚也建立了牢固的经济合作关系。此外,出于对土耳其推行泛突厥主义的警惕,伊朗与亚美尼亚愈发走近。

后 记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两国第一次因纳卡问题发生流血冲突了,照目前的事态看,相信也很难是最后一次。纳卡冲突作为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近期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其背后不仅仅有民族矛盾、宗教文明差异,还蕴含着复杂的利益争夺,以及各势力在此的力量角逐及其各自地缘战略目标的排他性。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给该地区原本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正常对话的难度。

总体上看,由于两国国际影响力有限,冲突尚不会在世界上掀起太大风浪。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鲜血淋漓的残酷现实。纳卡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至今仍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而如果战火依旧持续,相信从邻国叙利亚身上早已看出了答案……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谁挑起事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历史恩怨)(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