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狂飙》中的高启强认干爹,究竟向干爹借了什么才使他华丽变身?

《孙子兵法》: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我们粗浅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听取有利的策略并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以此辅助对外的行动。所谓态势,就是根据有利的原则而灵活用兵,掌握主动权。

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中(1)

这段话乍读起来倒没觉得怎么样,一旦细细品味,剩下的只有感叹,说的太好、太精辟了!

换个说法:剖析自我优劣,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即使没有优势,也要借势、造势、用势。以此彰显于外来辅助自己的行动。这样说,虽不能完全表达孙子的用意,但其中厉害也就可见一斑了。无论政、商还是个人,均可视为知道思想。

首先剖析自我的优劣事态,究竟有什么优势?什么策略才对自己有利?

如果你是商人,便可以问自己一句,所经营的产品相比竞争者有什么优势?对消费者又有什么必须要买的优势?作为经营者有什么可用的优势?……

如果你是个人,便可问自己一句:我的优缺点是什么?对于想做的事情能做什么?希望对外是什么样的人?……

究竟什么是“势”?

孙子给出的答案是:根据有利的原则而灵活机动并采取措施,从而掌握主动权。这里的势,不单单是环境、人文、天时也包括金钱、名声、人脉、社交……

没“势”怎么办?

孙子说,计“利”以听,就可以成势。“势”就是因利而谋动。

说到“势”,我们暂且粗略把它分为:借势、造势、用势。这样便有助于理解。

先说说何为借势: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可谓把“借势”说的透透彻彻。荀子说,你踮着脚尖不如登到高处看的更远。站在高处,招招手远处的人都能看到,并不是你的胳膊长了;顺着风呼喊,听见的人多,也不是你的声音变大了;骑马的人跑的远,不是你能跑;乘舟的人过江河,更不是你水性好;你我生来都一样,区别就在于是否善于用物!

当自身力量不太强大时,常常需要借助外力以佐其身,这个外力,可以是自然力量,也可以是友人的力量,甚至是敌人的力量。借助外力,不是为了被外力所支配,而是要操纵外力。

比如孔明火烧野望坡,孔明一把火烧退了曹操的十万大军。孔明的“借东风”可谓借势的典范,周公瑾因无东风发愁。孔明“借东风”一则神话了自己,二则解了周公瑾之急。这才有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狂飙》里的高启盛买鱼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但借到了势。被唐家兄弟欺负,借到了安欣的势,以此让唐家兄弟有所忌惮;借老婆陈舒婷的势撬开了另一个世界;又认泰叔为干爹借势,登上事业之巅,打造了一个乌托邦。

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中(2)

再说说造势:

用孙子的话说,没有势就要造,用这种“势”辅佐其外在行为。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包装”呢?不尽然,但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西汉的开国大将韩信,与赵国对阵时曾背水列阵,营造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氛围以此提高士气。

刘备赴江东招亲时,赵云令荆州随行兵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便是孔明造势之计,制造出一种热热闹闹办喜事的舆论声势。结果,这一轰动效应惊动了乔国老和吴国太,孙权和周瑜的假戏不得不真唱下去,最后,刘备得了孙夫人又保住了荆州。而周瑜和孙权则赔了夫人又折兵。

曹操高调归营吓退马腾数十万西凉军。

商业造势常见的有公关活动造势、广告宣传造势、营销活动造势等。造势没有具体的形式可依,这也是孙子讲的因利而制权。商业活动中的名人效应不就是借冕播誉吗?借了名人的“冕”传播了自己的“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不惜花重金搞庆典、开业活动了。这也解释了经商者不惜代价找代言、挂合影了。

个人发展规划往往也需要造势。比如对简历的包装、塑造的人设、形象礼仪、暗设背景、豪车洋房等等。当然,你所要造的势要和你要达到的目的相关才能形成助力。

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中(3)

最后再谈谈用势:

古有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信息爆炸的21世纪酒香也怕巷子深!酒虽香却不用其优势传播恐怕也会埋没于巷子深吧。

不但要用势,更重要的是用对。

曹操纠集八十几万兵甲挥师江南,无论从气势、兵力还是财富完胜孙权和刘备,但曹操不会用势,先后斩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又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势力大减。而孙刘两方,虽兵少势微,但用势得当,占有天时、地利。策略集中在一个“火”字上,劣势迅速转化为优势。由此可见胜败也。

商场促销用节日之势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用势者自然就眼睁睁地看者别人日进斗金。

《天道》里的丁元英借了“扶贫”的势缔造了一段传奇故事。

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中(4)


结语:

成功的人都用“势”为自己营造了有利的空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见“势”的重要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