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成都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5街道、13镇、1乡;2017年常住人口69.09万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千年建城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千年建城史
都江堰,成都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5街道、13镇、1乡;2017年常住人口69.09万人。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
汉朝,湔氐道升为县。
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
西晋后期战乱频繁,政区设置变化极大。刘宋,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三国蜀汉,改称湔县、都安县,属汶山郡。
西晋,徙都安于导江村(今聚源镇),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
刘宋时期(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
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天和四年(569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石羊镇古城村),属犍为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今郫都区)。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武德六年(623年)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开元十二年(724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前蜀武成元年(908年)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更永安军为永宁军,不久改为永康军,辖县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隶彭州,青城隶蜀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永康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南宋末年废永康军为灌口寨。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崇宁县入于灌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崇宁县。
清代、民国沿袭。
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2月,郫县(今郫都区)并入灌县,8月又分置。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1]
参考资料
1. 都江堰概况:历史沿革 [引用日期2019-01-16]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现伟了、一脸英气的米妮卡雷、两串葡萄没有籽、万鼎星辰贺、用户农夫参与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