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市和襄阳市、甚至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之间,有一桩文化官司,引得两边无数人慷慨论战。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南阳卧龙岗

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有一个4A级景区,名叫“卧龙岗”。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

说起南阳,也算得上是河南位居前列的旅游大市。

在景区名单里,卧龙岗并不是等级最高的景区,西峡县的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才是,这也是南阳唯一的5A级景区。其实,这个5A是货真价实的两个景区,只不过是合在一起申报了5A。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3)

然而,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南阳的王牌景区是卧龙岗。一说起南阳的景点,我想到的第一个景区就是卧龙岗。南阳一直想把它升级为5A,但目前还没有成功。

该景区据说是三国大V诸葛亮躬耕、隐居的地方,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发生的地方。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4)

襄阳古隆中

在湖北省襄阳市城区往西约1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5A级景区“古隆中”,可说是襄阳市旅游景区的门面王牌。襄阳市也只有这一个5A级景区。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5)

古隆中据说是诸葛亮躬耕、隐居的地方,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发生的地方。


这就有趣了。

襄阳和南阳山水相依,是搬不走的邻居,然而诸葛亮躬耕的地方,却不可能横跨两个地级市啊!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6)

尤其是,这两个都号称是诸葛亮躬耕地的景区,直线距离就超过了100公里。饶是诸葛亮家很有钱,但他家的产业,却不可能分布这么广泛吧?

再说了,就算方圆200里以内都有诸葛家的产业,那诸葛亮的草庐也应该是一个吧?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7)

诸葛亮在哪里隐居,对历史学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春种秋收,只能在广大农村地区,不管是在哪儿,反正不会是很知名的地方。

做个类比,农村的朋友这里也有吧?你们还记得上次分地时你家的地块在哪儿吗?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8)

然而,对南阳和襄阳这两个城市来说,这个问题就很重大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抢历史名人,而像诸葛亮这样的顶级历史IP,岂有不抢的道理?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9)

最直观的影响,如果证实了躬耕地的真正的位置,那么上述这两个景区,至少有一个要被说成是假的了。


南阳和襄阳的这桩文化争端,并不是今天才起的。

在明朝,地方官府都参与到了这个争夺战当中,甚至最终闹到了嘉靖皇帝那里。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0)

清朝的顾嘉衡是湖北人,却在南阳当郡守,再次遇到了两方争讼。他于是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和了一手好稀泥:“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那么,南阳和襄阳的争端,到底谁有理?

诸葛亮的籍贯,既不是南阳,也不是襄阳。诸葛亮的祖籍,是琅琊阳都,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诸葛亮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时光。沂南同样把“诸葛亮故里”做成了自己的旅游招牌。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1)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幸而诸葛氏是当地的望族,家大业大,所以他还不至于太过悲惨。失去双亲后,他与弟弟诸葛均、两个姐姐改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后来失去了官职,又前去投靠有老交情的刘表(刘表也是山东大汉)。在这一期间,诸葛亮一直跟在诸葛玄身边。建安二年,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就到隆中隐居,时年约17岁。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2)


主要问题来了:隆中在哪儿?

据诸葛亮自己的说法,显然隆中是在南阳。他在《出师表》中,明确说自己是南阳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3)

所以南阳人在这个问题上理直气壮:诸葛亮自己都说自己是南阳人,别人还有啥可说的?

不过问题在于当时的南阳郡,和现在的南阳市的辖区,并不一致。当时的襄阳属于南郡,为南郡北边的城池。换句话说,现在的襄阳辖区,在过去南半部分属于南郡,北半部分属于南阳郡。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4)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如今地图上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而南阳这两个字,一直是个郡名,并非是城市名称。

至于诸葛亮躬耕的“隆中”在不在今天的南阳境内,尚不能由诸葛亮的那句话来确定。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5)

要命的是,最权威的《三国志》在写诸葛亮的那一章里,所言甚简,“玄卒,亮躬耕陇亩”,完全没有提到躬耕的具体位置。

在另一处,还有这样一句:“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提到了隆中这个名字,但没有给出位置。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6)

而襄阳说的最有力证据,则来自晋代学者、官员习凿齿的一句话。他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依着这句话,隆中就应该在今天的襄阳境内了。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7)

习凿齿这个人,看上去并不是一个随便说话的人。他博学多才,治学严谨,时人评价很高。

他对诸葛亮有着特别的感情,后世学者曾称他是诸葛亮的“异代相知”。他不仅在其所著的《汉晋春秋》里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也曾亲自到诸葛亮的躬耕地考察。考虑到习凿齿的年代离诸葛亮的时代并不远,那么他走错路的可能性,应该是不高的。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8)

要知道,习凿齿是襄阳人。

如果这一注解可靠,那么诸葛亮的躬耕地,当在今天的襄阳境内。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19)

不过这句话也不是没漏洞,邓县应为现在的邓州市,当时管到了今天的古隆中景区吗?当时南郡和南阳郡的分界是汉江,但现在的古隆中却在汉江南岸(持襄阳论者认为以汉江为界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还是有一些江南的土地归南阳郡的)。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0)

不论是襄阳还是南阳,都在努力寻求支撑论据,并力图寻找对方论据的漏洞。这场纷争,短时间内恐怕结束不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无聊的小争端。以开发较好的四川的武侯祠为例,单单一个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黄金周,游客量达78.28万人次,居四川省各景区之首。显然武侯祠已成为四川旅游的龙头景区,吸金能力惊人。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1)

过去几年,襄阳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都在为争创5A级景区而努力,而襄阳古隆中拔得头筹,于2020年1月7日晋级成功。

就我本人而言,觉得史料记载和逻辑推理都不利于南阳一说。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2)

当时刘表为荆州牧,但在那个乱世,他管理荆州也并不是顺理成章的,很多事情还要靠他自己争取。他统治了荆州的大部分郡,但并不包括南阳郡。

当然,他还是占有南阳郡的一部分,至少新野县是他后来送给刘备的——但他显然不占有宛城。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3)

依此猜度,诸葛玄投靠刘表,治产业时应该在襄阳附近,不太可能到200里以外、且不归刘表管辖的宛城附近安家。那诸葛亮跑到宛城附近“躬耕”,似乎没道理。

本人大胆,觉得不论襄阳古隆中是不是真的,恐怕南阳的卧龙岗不会是诸葛亮的躬耕地。这个躬耕地,大概率是在襄阳境内。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4)

承认这一点,也并不是说南阳卧龙岗就是空穴来风,它是蜀汉大将黄权始建的。

黄权在夷陵之战后,回国无门,被迫投降了曹魏。他是诸葛亮的“迷弟”,所以在诸葛亮逝世后,于宛城外修了“诸葛庐”以示纪念。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5)

魏晋时期,敌对方的魏晋两朝,有很多诸葛亮的“迷弟”,包括晋武帝司马炎。然而现在的网络上却出现了很多诸葛亮的质疑者,这只能说网民的文化素质堪忧啊!

在唐代,南阳卧龙岗就是一方名胜,后世还有一些皇帝亲自关照它。在卧龙岗,现在还保存着元、明、清代的古建筑,以及一些年代更加久远的碑刻等物。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6)

所以,南阳卧龙岗更恰当的本质,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武侯祠。诸葛亮自称南阳人,南阳老乡立祠纪念,有何不妥?至于不靠谱的“躬耕地”,倒没有必要去强调。

不过,我认为目前的古隆中景区也是存疑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辖区问题(在汉水南,当归属南郡),还有这个岗子太高了一些,称为山更恰当。既然地形没那么平,耕种起来自然要困难一些。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7)

17岁的诸葛亮躬耕,就是来这个山上开荒吗?

它的另一个不好解释的质疑,是来自城址的变迁。汉代的襄阳城,在今天的襄阳城南约10公里处的欧庙镇。10公里,看似不多,但古隆中景区就不再是襄阳城西20里了。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8)

把襄阳再向南挪10公里,则意味着诸葛亮躬耕更不可能在南阳,但同时也让现在的古隆中景区陷入尴尬——除非习凿齿的方位和距离都搞错了。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景区专心提升服务,向游客展示三国文化和诸葛亮的事迹、精神就好了,没有必要反复强调自己是真的,更不必非要证明对方是假的。

南阳与襄阳的卧龙岗之争(来龙去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的争端)(29)

反正无论如何,两个景区里面的草庐,都不是诸葛亮住过的那个。还有什么“抱膝处”、“三顾堂”之类的,都不过是旅游开发的套路罢了,两个景区都不能免俗。

大家对此是怎么看的呢?欢迎一抒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