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实的张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演义中的张飞,形象高度脸谱化。他粗犷、蛮横而又勇猛、忠诚,憨直中透露出一丝可爱,彪悍中却又带着些许狡黠,给人以“粗中有细的莽夫”的印象。

不过,也有一些人经过五花八门的挖掘、分析后,对张飞的特征提出了颠覆性的看法,认为他并非出身屠夫的糙哥,而是个家境富裕、外形儒雅、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化人。

那么,史书中的张飞,究竟是哪一种情况?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1)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张飞不可能是个出身优越的知识分子。

对于如何分析一个人的出身,几千年来早就有了成熟的理论,那就是看他身边都是些什么人。所谓的“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更通俗点来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史书中的张飞一出场,就是与关羽一起,以保镖的身份侍奉刘备:“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辱”(《三国志·先主传》);

《资治通鉴》称:“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且,张飞还把关羽当成自己的哥哥对待:“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可见,历史上虽没有桃园结义,但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密切,可谓是形影不离、情同手足。那么,刘备、关羽是什么出身、何种生存状态?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2)

刘备虽号称是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听说过“推恩令”的朋友都会明白,经过几百年的稀释后,汉室后裔的身份究竟价值几何。西汉末年时,刘秀、刘盆子、刘玄都跟普通人没啥两样;而到了东汉末期,又是近200年过去了,这一身份的价值可想而知。

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身份之所以被人挂在嘴边,只是成功者的特殊待遇:一个人一旦足够成功,他身上的任何细微特征都会被充分挖掘、放大。但这个特征跟他的成功其实并没有关联,只是人们需要给他的成功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就像前些年人们一提到比尔盖茨时,就喜欢拿他辍学说事,好像这就是他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似的。实际上,人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一个有权势的母亲,但这个原因说出来就不“体面”了。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3)

因此,当时的刘备,其实是个三无人员:无名气、无人脉、无家财,连上学的费用都需要同族赞助。

至于关羽,则是个杀了人的逃犯,从河东跑到靠近北方边境的涿郡隐姓埋名。既然会亲自杀人,而且事后也没人脉、资金去摆平,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权贵、富户。

所以张飞的出身就很明白了:假如他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弟,怎么会视一个织席贩履的破落贵族后裔为主?更不会把一个来历不明的杀人犯当成兄弟。

做个类比:当代社会的王校长,不会把一个败落了几百年的权贵后人当成大哥,更不会跟逃犯称兄道弟;他也许会与某些普通人形成泛泛之交,但真正的朋友只会是层次相近的人,这就叫“阶级分化”。

而在东汉后期,门第之别比如今的阶级分化明显得多,沿用了几百年的察举、征辟制,早就沦为了世家大族攫取权力与富贵的专有工具。假如张飞出身优越、才识过人,也许年纪轻轻就进入了体制内,何至于跟刘、关厮混在一起?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4)

此外,《三国志·夏侯渊传》中,注引《魏略》时提到,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就是官渡之战那一年),夏侯渊年仅十三四岁的堂妹外出捡柴时,被正跟着刘备在许昌南边袭扰的张飞给掳走了。

张飞是怎么对待这个抢来的姑娘的呢?“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当时的张飞,起码已人到中年,这个年龄了还靠着打家劫舍、强娶老婆,家里条件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当然了,也许之前他也没少干类似的事,但也许是首次得到像夏侯氏这种出身门阀士族的姑娘(即使来自敌对阵营),所以才正儿八经地娶进门,俩人生下的女儿后来还成了刘禅的皇后,这也再次佐证了张飞的出身不怎么体面。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5)

不过,东汉末年的乱世,却也为这些草根提供了改变自身阶层的快车道。

随着东汉朝廷在重重矛盾下日薄西山,形形色色的地主豪强纷纷以镇压黄巾军起义为名,招兵买马、试图逐鹿中原。无论大小诸侯,若想在弱肉强食的乱局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必须打破阶级藩篱,既要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也要从更广阔的平民阶层选拔人才,由此涌现了一大批运筹帷幄的谋士、冲锋陷阵的将才。

当然了,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残酷的实践中锤炼、筛选出来的。乱世之中,残酷的战争却也是最好的试金石,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人倒下的同时,却也有少数幸运儿能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改变自己的地位。

但这是有前提的:能够参与一个相对稳固、有竞争力的团队,而且能够获得团队首领的信任与托付。就像当初秦末一样,由于跟随了刘邦,那些织薄曲、吹箫给丧事、屠狗、贩缯、挽车的草根人才,迎来了脱颖而出、拜将封侯的命运转折。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6)

至于张飞,他的运气也很不错:

首先,以“原始股”早早加入同乡刘备的团队,占据了核心地位。虽然队伍实力弱了点,但好歹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起点相当高;

其次,团队领导虽然是个“三无”人员,但人设极佳、手段务实,善于在乱世中把握机会,面对一个个更强劲的敌人,却宛如不死小强,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身在这样的团队中,张飞的知识水平虽不高,但成长的机会远远多于绝大多数人,只要他摆正位置、态度积极、足够忠诚,改变人生不是梦。

而张飞正是这样的人。史书记载,早在刘备创业初期,张飞与关羽“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这段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设想一下,面对一个刚刚白手起家的小老板,有几个人能做到忠心耿耿、如影随形,面对任何困难都毫不畏惧、与之同甘共苦?

很长时期内,无论刘备颠沛流离于何处,张飞一直以亲军将领的身份紧紧跟随,连关羽那样被迫临时投降的情况都没出现过,是刘备当之无愧的心腹、左膀右臂。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7)

如同如今许多领导愿意提拔自己的心腹,像刘备这种水平的豪杰,一定会投桃报李、大力培养张飞这种忠诚的部下。随着团队整体实力的增强,张飞逐渐不再贴身跟随刘备,而是以大将的身份独当一面。

公元214年,刘备进攻西川不顺,从荆州调集增援。这一次,张飞终于获得了成为领军大将的机会,而且享受了诸葛亮这种顶级参谋配合的待遇。多年的锤炼、出色的配置,加上对手并不是当时顶尖,张飞此行连战连捷,“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顺利与刘备会师成都。

拿下益州后,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担负起镇守一方的重任。公元215年,曹军击破张鲁后,镇守汉川的张郃试图从巴西劫掠人口,张飞奉刘备之命前去迎敌。双方相持50多天后,张飞率领万余精兵绕道奔袭,一举击败名将张郃,帮助刘备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8)

由于为刘备、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张飞不断被加官进爵。作为阵营的元老,他与关羽被誉为“万人敌”,被公认具备万夫不当之勇。

但与乐于读书、自视甚高的关羽不同,张飞出身寒微、未受过系统教育,对于占据社会顶层的士大夫极为仰慕(若他也是文人,也许会“文人相轻”),但对手下士卒却很暴虐,即“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纵观历史上的名将,有与士兵打成一片、以恩义服人的,如吴起、项羽;也有严刑峻法、不讲情面的,如隋朝名将杨素。这两种方式都能打胜仗,但代价却完全不同。前者会让士兵“战不还踵、慷慨赴死”,后者也能让军人一往无前、不敢退缩。从刘备批评张飞“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来看,张飞打仗时极有可能毫不介意士兵的伤亡,却也因此具备了极强战斗力。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张飞莽汉)(9)

性格决定命运,对上绝对忠诚,让张飞从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官至右将军、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封爵西乡侯,成了那个时代的赢家;

但对下暴而无恩、冷酷无情,这虽然保证了对上级指令的绝对执行,却也让他死于部下之手,自尝苦果。

对此,刘备早就警告:“你随意鞭打将士,却又把他们安排在身边,这是取祸之道!”这也警示了当代社会的职场中人,虽然上级的肯定极为关键,但做好基层平衡也相当重要,两者兼备,才是取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