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

双关,即一语双关,指在诗词创作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而形成表达上委婉、含蓄的效果。

一、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 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子夜四时歌》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全篇质朴清新、细腻缠绵。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从而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十八: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1)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十八: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2)

这首诗采用起兴手法,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和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形容少女听到歌声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终于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采用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十分贴切自然。

●隐语谐音双关

南朝民歌《作蚕丝》

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十八: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3)

这是一位女子一往情深的爱情表白,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匹",既是指布匹,也是寓指"匹配"、"匹偶"。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并不是在诗词中产生歧义,而是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另一曾意思或是根据诗韵挖掘更深入的语意。

李商隐《乐游园》

向晚适不意,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十八: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4)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十八: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5)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通过双关艺术手法,使诗句蕴含了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