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说:国家治理的沉闷而乏味,那么百姓便会很淳朴,当其政治清明、法律严苛之时,百姓便会缺乏德操。灾祸是福气的依傍;福气,是灾祸的潜伏。谁又知道事务发展的极端在哪里呢?它本来就没有正与邪的区分?正与负本来便是相互转换的,善与恶也是不断的衍变的。人最大的迷惑在于,长久的处于固定的思维之中。所以圣人虽然有原则的但也同样注重情理;有棱角但是绝不伤人,正直却不莽撞,光亮却不耀眼。

老子作为华夏民族的圣人,一生不言而无为,在西出函谷的时候,留下了震古烁今的伟大著作《道德经》。在道德经中,老子阐述了天地万物的运行有着背后“道”的孕化,而道的运行遵循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准则。

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2)

老子在本章节强调了圣人处世的圆融,老子说因为世间之事福祸难料:看似的福气,可能随之而来的便是灾祸;看似的灾祸,可能随之而来的便是福气。从如此的过程中,我们当了解圣人的情怀始终是一种“中和”的状态。他既重视法治但是也在乎情理,有棱角但也不伤害他人,正直却从来不莽撞,光亮却从来不耀眼。

老子作为华夏民族的圣人,通过一部《道德经》而成就了自己华夏民族的三大思想流派之一道家创始祖师的地位。如此成就即便是放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老子的伟大值得我等后人永远崇敬与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