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果实,在果实成型而未成熟之前,用刀割破表皮,收集汁液晾干,便是生鸦片。与一般人所想的不同,生鸦片味道非常难闻,确切说是浓烈的尿味,所以生鸦片必须经过烧煮发酵,提炼成熟鸦片才能食用,这也是我们熟知的大烟膏,它更出名的称呼叫做福寿膏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1)

据说福寿膏名称来源于明朝万历皇帝,这个著名的30年不上朝皇帝,就是因为喜欢吸食鸦片导致懈怠懒政。但其实这是个谣言,因为福寿膏之名清朝中期才有,而鸦片在之前只是药品,鸦片枪的发明也是清朝中叶之后的事。

万历莫名背上这个黑锅,主要是因为主持挖掘定陵吴晗教授,证实了万历头盖骨含有吗啡成分,但吴晗教授随后也说了,万历脊梁骨是斜的,嘴也是歪的,他不上朝的真实原因是中风,吃鸦片止痛也是因为如此。

说到鸦片起源,那要扯到新石器时代,据说6000年前,小亚细亚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从罂粟中提取鸦片,而鸦片传入我国的最早记录,要追溯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人体内有一种物质叫内啡肽,是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一种强效镇静剂,当人体感到痛苦时,大脑就会分泌出来对抗病痛,也是人类精神愉悦的源泉。鸦片成瘾的原理正是能复制这种物质,令人们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正常情况下,人体只有在受伤,或者大运动量之后才会分泌内啡肽,比如长跑15分钟,耗尽肌肉的糖原之后,大脑就会分泌。另外一个有趣的,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办法是吃辣椒,辣味会给舌头带来痛苦,为了平衡这种痛苦,内啡肽也随之产生,而人们却误以为是辣椒的功劳,把辣椒当成了美味,所以说,越痛苦便越快乐,不是吗?

但鸦片这种人工快乐,是以严重破坏人体机能为代价的。鸦片进入血液后,短时间内能大幅提高供氧能力,提高力量和兴奋度,产生快感,但快感之后,体内氧气急剧减少,带来各种不适症状,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犯毒瘾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2)

久而久之,毒瘾严重者,如不吸食鸦片,体内血液循环几乎处于凝滞状态,产生各种极为痛苦的感觉,甚至濒死体验。

因为其特殊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毒品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清楚意识到,这种所谓快乐,是以对身体巨大的、不可逆的破坏为代价,一旦吸食,便很难回头,最终越来越依赖,直到最后,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间隔,体内血液马上凝固,令人痛不欲生,直至死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破坏力强大的东西往往也具有惊人的贡献力,正所谓魔鬼只能是天使变成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生出来就是魔鬼面容,人人见而避之不及,破坏又从何谈起?100%死亡率的病毒不可怕,最具摧毁力的病毒都是低死亡率,宿主都死了还怎么传播。

鸦片的恶魔之花一开始也是结在天使之树上。作为早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镇静剂,鸦片带来的福祉无法例举。比如早在三国期间,名医华佗麻沸散主要成分就是鸦片;英国的希波克拉底,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西登汉姆曾说:“万能的主赐予人们鸦片这种神药,使成千上万的人们解除了痛苦。”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3)

神药,这就是鸦片刚开始的定义,而且数量稀少价格昂贵,是上流阶层专享的特权,直到了17世纪,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将印度置为殖民地,鸦片开始大量种植,价格暴跌,才得以走入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庭。

累了困了,或者头疼脑热,甚至风湿骨痛,吃上一丸鸦片,自然神清气爽,百病消除。作为一种功效神奇的洋药,几乎家家都有预备,若不是出现了鸦片枪,鸦片本应该受到万千宠爱,收获无数赞美。

鸦片枪,俗称大烟枪,吸食鸦片的工具,正是这个东西将鸦片变成了索命毒咒,变成了大众眼中的恶魔。它究竟是谁发明的,究竟从何而来,已经无稽可考,不过清朝小说家彭养鸥黑籍冤魂一书里,倒是提供了一个说法。

黑籍冤魂,二十四回,章回体谴责小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著,1909年出版。书中主要描写了广东某家五代为鸦片所害的故事,时间跨度从道光初年一直到光绪末期,由鸦片初入国门到泛滥成灾。这本书在当时影响很大,出版不久便被幻仙影片公司买下版权,拍成了第一部国产长剧情无声电影(1916年)。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4)

正如上文所说,生鸦片味道很不好闻,有浓烈的氨气味,绝不会令人神往,即使因为生病等原因服用,体验过快感,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再次尝试。这个道理很简单,吃辣椒一样会分泌内啡肽,据说臭豆腐也可以,但不见得所有人都喜欢吃辣椒,爱吃臭豆腐的就更少。

举另外一个例子,大运动量,尤其长跑,一般15分钟后即会分泌内啡肽,这就是为什么运动之后,虽然大汗淋漓肌肉酸痛,但却精神愉悦,郁闷一扫而空,所以有句话叫喜欢运动的人朝气蓬勃,经常锻炼的人天性开朗。其实寻找快乐很简单,运动就是快乐源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大量分泌内啡肽,跑个30分钟,快感绝不亚于抽一管鸦片。

但即使是这样,不爱运动的人照样居多,为什么?就因为运动看起来很痛苦。人们经常会受表面蒙骗,鸦片早期经历也不例外,虽然销量有了,但只是偶尔服用,并无太大危害。

印度鸦片,按产地分孟加拉孟买两种,孟加拉所产叫公班,也叫大土(大烟土),孟买产叫白皮(色白),又称小土(小烟土)。其实林则徐的销烟奏折里还提过一种,金花,但这些就不多说了。(注:《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5)

大烟土是其中最常见的,广州香山县有个叫吴廉的,偶然买了一只大土。其时南方嗜好抽水烟,尤以广东为重,吴廉某天突发奇想,心想这东西既然也叫烟,不知道抽起来味道如何。

吴廉剪碎烟土皮,先试了旱烟锅,抽了几管,渐渐头晕眼花,不能自已,睡了一觉起来,吴廉知道烟性厉害,便又改用水烟。经水过滤之后,烟味明显平和了许多,吴廉一经尝试就一发不可收拾,没过多久,便把烟土皮抽了个干净。

剩下的烟肉(内核)却是没了办法,抽不动也点不着,鸦片性黏,不能研粉,搓成药丸也没什么用处。吴廉也懂得几分医理,心想古来制药,不是药丸就是煎成膏药,于是便依照中医煎药之法,把剩余烟肉煎成了药膏。

烟膏煎成了,吴廉也病倒了。他根本不是生病,是犯了烟瘾,只是自己不知道,虽然不懂,想吃鸦片的念头却是清清楚楚,于是就叫家人把熬好的大烟膏拿来。时人都视鸦片为良药,家人也没有多想,心想既然熬成了膏,药效肯定比不过生的,于是一下子端来了半碗。

半碗烟膏下肚,吴廉立刻去了阎罗殿报到。生吃大烟膏,从来都是自我了断的捷径,吴廉第一个发明了大烟膏,没想到也成了第一个死于鸦片的大烟鬼。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6)

吴廉儿子叫吴念萱,他父亲当初一翻摆弄,他都看在眼里,虽然心里清楚死因必定跟这东西有关,却禁不住好奇心。某天他学着吴廉的样,试着用水烟枪吸食,但此时已无烟土皮,只有烟膏。

掏了一锅烟膏在灯火上一烤,顿时青烟直冒,香味发散,远比当时吴廉吸食烟皮的味道要好。吴念萱只是闻了几下就已受不了,大着胆子吸了几口,便再也放不下手中这只烟枪。

水烟枪吸食并不方便,烟膏是实心的,不透空气,必须戳个洞出来,吸吸戳戳,好不容易抽完一管,又发现烟油都流进了水烟筒。

为了能畅快的抽完一锅烟,吴念萱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他的全部聪明劲,都用在了这小小烟枪上。他弃水烟改回旱烟,又发现烟灰太重,容易堵塞烟道,于是改用粗大的广竹做管,又请人重新按尺寸打造了烟嘴烟杆。

为了吸食方便,甚至别出心裁重新设计了烟斗烟灯,皇天不负苦心人,或者说自作孽不可活,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造后,大烟枪终于给他制造出来了。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7)

读书每每读到这种地方,都禁不住想,国人的聪明才智,到底有多厉害,鸦片诞生至少已有六千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作为救人良药,唯独到了国人手里,偏偏能独辟蹊径,生生变成了害人毒药。

彭养鸥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广东擅长炼制烟膏却是不争的事实,慈禧也抽大烟,并只抽一个叫陆作图的广东人所制,据说他家井水很特别,用这口井水熬制出来的烟膏,香味特别浓烈,与众不同。

还有个说法是慈禧因为特别喜欢陆家烟,所以赐名福寿膏,随后被人仿效,渐渐成了烟膏的代称。其名福寿,但只要沾上这东西,多半倾家荡产,命不长久,一点也不福,更不会寿。

慈禧本人后来也意识到了危害,在朝廷发布戒烟令后,她带头戒烟,并成功戒掉。虽然慈禧有说不清的罪责和过错,但在戒烟这件事上,还是有令人称道的地方。

清代太原奇案之谜(黑籍冤魂鸦片枪的故事)(8)

注:黑籍冤魂只是小说家之言,实际上历史学者们更认为鸦片吸食方法由外国传入。美洲被发现后,烟草开始流行全球(这里指的是正常烟草),明代崇祯帝也下过戒烟令,但他封禁的是普通烟草。

随着烟草流行,1617年,印尼开始有人尝试将鸦片掺在烟草中吸食,随后这种方法又随着荷兰人侵台传入台湾,转而传入内地。

1721年,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在《台海槎录》中说:“鸦片出咬留吧…鸦片烟,用麻葛同鸦土切丝于铜铛内,煮成鸦片拌烟,另用竹筒实似综丝,群聚吸之,索值数倍于常烟”。

咬留吧,即印尼雅加达,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及鸦片吸食的记载,但却和后来风行中华的福寿膏其实并不相同。具体差异我就不多说了,只想强调一点,鸦片膏制作流程,真的很像古法煎药,说不定彭养鸥讲的,反而是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