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对环卫工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98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全国率先设立“环卫工人节”,此后,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每年的10月26日设立为“环卫工人节”,以致敬“城市美容师”。

10月24日~25日,记者走近北京的3位环卫工人,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心声。

班长李萌的新期待

人物名片:李萌,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致敬同时代熠熠生辉的他们(致敬闪亮的他们)(1)

“咣当”一声,

20多斤重的井盖被李萌用力勾到一旁,

一股刺鼻的臭味立刻窜了出来。

不过,这股最初让李萌忍不住干呕的气味,

现在她已经闻不到臭了。

挪动粪管、控管“打漂”、收管归位,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甚至没有一滴粪水落在地上。

这是李萌10年来练就的操作技法。

2011年,退伍复员后,

21岁的李萌瞒着家人当起了抽粪工。

当时,班长激动地拉住她的手说:

“三八班已经15年没来过年轻人了,

你来了,就是我们的希望。”

就这样,李萌成了当时抽粪班里最年轻的姑娘。

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工作中李萌也常常遇到冷言冷语,

但她从没在心里看低过自己。

“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

那句当年抽粪工时传祥曾说过的话,

成了她内心遮风避雨的屋檐。

现在,三八班陆续有人退休,

李萌期待,

能有新人加入,

不断充实三八班的力量。

在胡同里为城市“美容”

人物名片:魏再春,北京市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中心环卫工,曾获“河北省最美农民工”称号

致敬同时代熠熠生辉的他们(致敬闪亮的他们)(2)

“一开始没想着长干,

干着干着就干了一辈子。”

再过几个月,

59岁的魏再春就要退休了。

对于这份已经干了13年的工作,

老魏充满感情,

“即将离开我的‘老伙计’,还是有些舍不得。”

魏再春口中的“老伙计”,

是一辆与他朝夕相处了6年的三轮垃圾清运车。

每天早上5点多,

他都会骑着这辆清运车,

穿行在通州区南街的大街小巷里。

“一开始也觉得苦,

后来干顺手了,就不觉得了。”

老魏一天要拉8车垃圾,

大约30桶,

每桶约有100斤重。

遇上下雪天,

他的工作量会一下子增加好几倍。

老魏所在的班组共有7人,

老魏是机动岗,

“赶上谁休息了,我就替一下。”

每完成一趟清运,老魏都会返回站点,

用高压水枪将清运车和垃圾桶清洗干净,

他保养的垃圾清运车总是车况良好,

每年能为单位节约近千元维修费。

2015年至今,

魏再春一直帮助附近的残疾人收集生活垃圾。

问及此事,

朴实的老魏只是淡淡说了句,

“都是顺手的事儿。”

“咱甭管到哪儿,都要归置得干干净净”。

看着自己清运的胡同变干净了,

老魏觉得心情也变好了。

爱学英语的垃圾车驾驶员

人物名片:王海斌,北京固废物流有限公司清运三中心垃圾车驾驶员

致敬同时代熠熠生辉的他们(致敬闪亮的他们)(3)

王海斌的一天是从凌晨4点开始的。

每天早晨4点40分,

王海斌都会从位于通州的家出发,

骑着摩托车去往北四环外的公司,

在5点半准时到岗。

1997年,

王海斌毕业后来到北京环卫集团,

开上了环卫车。

“刚开始心里确实有落差”,

后来他边干边学,

发现环卫车的“门道”“学问”其实很多。

慢慢地,他的心静了下来。

王海斌不仅活儿干得漂亮,

而且英语说得溜。

2019年,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

王海斌作为主驾驶员,

驾驶澳门彩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英文特长让他和来自澳门的车长成了朋友。

王海斌所在的车队有197名工作人员。

他驾驶的集装箱作业车,

一车约能清运2吨垃圾。

他每天清运垃圾4车~5车,

在路上行驶120公里。

看着车窗外的城市日新月异,

王海斌希望,

不断学习新技能,

展现新时代环卫工人的新形象。

这是3位普通环卫工人的故事,

也是全国180万环卫工人的故事。

他们,

是凌晨四点的“微光”;

他们,

在远离热搜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他们,

用质朴劳动回答时代之问,

守护城市“颜值”!

致敬!感谢!

来源: 工人日报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