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直想写些骑行的心得,难得闲下来,便有了这次的文章。

骑行,不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是遇到另一个自己。

一个新人的小随笔!

骑行遇见自己(骑行遇到另一个自己)(1)

接触山地车才一年多,琐碎的生活,让我对骑行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识。最开始买山地车纯属代步,因为每天上下班需要三个小时,普通的电动车太繁琐,加上经常跑活动,电动车满足不了需求。

真正爱上骑行,是从石家庄回到秦皇岛。记得刚回来,就从老家昌黎新集骑到了市里,大概骑了5个多小时。第一次骑这么远,多少内心带着新奇,因为从来没有骑过,有些路也没走过,不开导航,不用地图,全凭感觉,跌跌撞撞骑到市里。这也是骑行的一大乐趣,对于未知,我们充满向往与激情。正如鬼脚七所说:未知即精彩!平淡又繁琐的生活让本来的生活就枯燥,又充斥的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追求一些未知的东西,绝对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骑行,应该是遇到另一个自己,那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压力大,抱怨工作不顺心,从懵懂少年看不惯这个社会,到现在一步步成为自己那个最讨厌的人。原来本真的自己,被这个社会伪装的光鲜亮丽,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会问,这是我自己吗?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雄心壮志的我,去哪了?

生容易,活着难,活出自己不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思聪,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不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讲的很透彻,人的需求不外乎这5个:生理、安全、尊重、社交、自我实现。期初我们是为了生存(生活),不得不努力工作来博取领导的提拔,工作稳定了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开始交一些高层次的朋友,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是高大上的事情,实现自我的一些价值。

(Ps:当然,这样解读马斯洛需求理论有些片面)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自己了,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我这么辛辛苦苦的工作,努力创业,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吗,然后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你说我这一天天容易吗?后面会发生什么,相信有很多人可以想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可以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解读:人满足基本需求以后,总会往高层次的需求努力,当现在的事情已经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时候,于是我们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用王健林的那句话解释最合适:先挣一个亿再说!有钱人为什么总是努力工作,还整天说自己钱少,也是这个道理!

(ps:我不否认,人到了一定位置,由于责任不得不去坚持,这里不讨论这个话题)

于是,我们找到了生活中整天让你苦恼的一些原因:贪念,不满足!有人会问,这个和骑行有毛关系?当然有关系了,不然就不会码这些字了。

骑行遇见自己(骑行遇到另一个自己)(2)

骑行,会让你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放松下来,在一个人心情舒畅又无压力的情况下最容易审视自己。会在陌生的路上,触景生情,联想到很多以前的往事,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思考现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今后的安排。

在骑行中,可以大声欢笑,大声歌唱,不需要掩饰什么,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做最本真的自己。人,只要时刻唤起自己的初心,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就不会出太多的差错。很多人就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来不及思考,慢慢的就变了初心,也就是朋友眼中的那句话:他以前不是这样的,这几年变的我们都不认识他了。

骑行过程中,遇到好多人和故事,篇幅限制,有机会再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喜欢骑行,欢迎加我微信!一起玩耍~

骑行,遇到另一个自己

我是行者——赵双跃

xwd996313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