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得学于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可谓得之于孔子之学。孔孟之道,一脉相承。

儒家思想的主线(儒家思想的脉络)(1)

儒家思想的主线(儒家思想的脉络)(2)

儒家思想的主线(儒家思想的脉络)(3)

儒家思想的主线(儒家思想的脉络)(4)

儒家思想的主线(儒家思想的脉络)(5)

不论如何,孔孟之道就是仁义之道。这个儒家思想就是其体现。

通俗而言就是君子之道,儒家思想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汉武帝用儒生博士董仲舒之学,罢蠹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是讲礼仪,讲仁义礼智信的。

主要目的是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简单说就是把思想统一起来。

因为在春秋以来,各个学术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方术家,名家可谓百花齐放,到了秦始皇时期,方术家尤其盛,因为秦始皇求仙,求长生就是需要方术家和术士。

汉朝初期又是黄老之术盛行,汉朝的皇族尤其推崇无为而治的思想,那么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必须在文化上统一,这个时期把儒家文化推崇到了顶点。以后历代沿袭之。

儒家文化其实是很好的,最起码比较入世,就是推崇人生积极进取,不要懈怠,可谓入世的人生。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明白的。儒家是创导入世的。

儒家文化还讲礼仪,礼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弟子见老师要有礼,执弟子礼。同辈见面有礼。分手也有礼。吃饭前也有礼仪。比如大家庭一起吃饭,要让最年长者吃第一口,说大家一起吃吧,然后大家动筷子。这些礼节都存在日常的生活里,只不过大家没有感觉到而已。

这就是礼仪,不过现在已经不大讲究了。但是具体在具体的事件里可能还是可以看到一点影子。如果古代弟子看到老师不采取礼仪的话,会被认为不懂礼仪。可能会被批评的。古代是礼仪为先的。古代人都讲究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所谓君子重礼就是这个意思。[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儒家的礼仪还有一层制度的意思。法家是以法制治理国家,儒家是以儒家的礼仪制度来规范,比如周官礼记就详细记载了。

孔子的学问由其弟子三千学生,七十二贤人传播了下去。文化得以传播开来。也就是传承了。也就是说也就是一代代文人所传承的。

(图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