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战伊始,在全世界都急切地想知道乌克兰究竟发生了什么时候,多张升腾起的蘑菇云的照片成了俄乌战争的代表,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那些蘑菇云几乎可以确定就是俄罗斯引以为傲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造成的。与很多人直觉认为的大就是好、远就是强的判断不同,战术弹道导弹虽然没有洲际弹道导弹那么拉风威武,但其重要性却远不输后者。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2)

哈尔科夫周边的蘑菇云

“伊斯坎德尔-M”——俄罗斯经过实战了的战术导弹

作为第一波精确打击和后续轰炸重要的一员,“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承担了破坏与持续瘫痪敌重要设施的任务,对于伊斯坎德尔-M来说这项任务可谓是得心应手。北京时间2017年4月7日,美军发射59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叙利亚重要的T4空军基地,据称损毁飞机近20架,但机场在短短20小时以内就重新恢复运转,可见对设施的破坏效果并不强。如果是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装备专用的反跑道子母弹(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俄罗斯拥有这种弹头,但有研发的余地),打击效果肯定会焕然一新。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3)

“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

“伊斯坎德尔-M”还承担着反制北约反弹道导弹体系的重任。得益于北约军事一体化,美国能够在俄罗斯周围部署下天罗地网般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早在2010年北约就推出导弹防御计划,以反制伊朗核威胁的名义着手在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导弹拦截系统,并在立陶宛境内部署远程预警雷达。在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甚至主动请求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4)

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对于国力日渐衰弱,把宝全压在核打击能力上的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绞在脖子上的绳索。因此2011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以在必要时消除欧洲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据称俄罗斯自用的“伊斯坎德尔-M”改型射程能达到近500公里,在退出了《中导条约》后对射程的限制也荡然无存。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5)

伊斯坎德尔-M的末端突防速度能达到7马赫,全飞行阶段都能调整飞行轨道,很难被拦截。一个战备状态下的伊斯坎德尔-M旅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24枚导弹的齐射,并在30到60分钟内再装填齐射完另外24枚。更令北约头疼的是机动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很难被捕捉到。伊斯坎德尔-M就像个锥子一样在北约的反导网上捅了个大洞。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6)

在波兰建设中的宙斯盾陆基导弹防御系统,据美国《星条旗报》1月25日报道,美军士兵已入驻该基地,宙斯盾系统将在未来被激活。由于没有《中导条约》的限制,战术弹道导弹在我国的发展远比俄罗斯蓬勃,在装备技术水平的相对较为落后的年代,我国的战术弹道导弹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还要高于当今“伊斯坎德尔-M“在俄军。东风-15弹道导弹就是这么一个挑大梁的角色。

东风-15——中国火力投送的主力,综合性能更强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7)

东风-15导弹

东风-15批量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中国军队最急需的就是远距火力投送能力,手头的火炮或是被后来军迷追捧的火箭炮火力覆盖范围均在100公里以内,那时候还没有现在先进的远程火箭炮。而空军和海军的力量又太过于弱小,与假想敌之间有着跨代的差距,肩负防守任务已经显得吃力,更难以承担进攻性的远程打击任务。特别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没有像样的对地对海攻击机。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8)

能挂载空地-63空地导弹的轰-6H服役已经是21世纪初了

轰-5、轰-6轰炸机、强-5强击机并不具备使用导弹武器远程打击的能力,临空轰炸的显然难以突破防空火力网,如果贸然使用航弹攻击也是属于添油战术。海军所装备的舰艇一直以对海作战为重点,能用到对地打击的只有型号繁多的舰炮,反舰导弹也是对陆地等固定目标不能够打击。换而言之,我们缺少能够得到稍远距离敌人的武器。在这个时候,射程远,打击精度高的武器,莫过于地对地导弹。我国在很早就开始研发地地导弹了,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那就是被称为“东风快递”的东风系列导弹。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9)

东风15导弹

在这种情况下,射程高达600公里的东风-15就成了唯一能向远处投送火力,打击敌人后方的武器了。尽管此时的东风-15并没有那么高的精确度,误差范围是百米级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但6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搭配上600公里的大射程,毕竟是解决了可靠远距打击能力的有无问题,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就微不足道。在上个世纪末的多次危机中,东风-15对外敌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从外观上看,东风-15导弹与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有着相似的外形。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0)

东风-15B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1)

行驶中的东风-15B导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风-15也在不断的改进,东风-15B着重提升了导弹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圆概率误差。东风-15B搭载了卫星制导系统和新型的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从以前的百米级误差提升到了50米的水平。并在弹体上加了几对类似于“潘兴Ⅱ“上的小翼,增强了末端机动能力,弹头增加了4个小型空气舵面,这样弹头发射之后再次进入大气层之后,能够轻松实现变轨,同时也是为了躲避敌方的防空系统,增加打击效能。而东风-15B弹道导弹的弹头也是丰富多样的,有常规弹头,还有高爆弹头,还有子母弹等多种弹头,具备多重打击能力。而最新推出的东风-15C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获得了世界上首款钻地弹道导弹的殊荣。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2)

钢筋混凝土加固堡垒一直是一种保存有生力量、武器设施的有效廉价的选择。面对军事实力强的一方的攻击,实力弱的一方可以将金贵的飞机、导弹、火炮等装备拖入永备工事中暂避风头。弹药库、指挥所等关键节点也往往在钢筋混凝土的遮蔽下避免被一锅端的命运。一般的武器很难造成有效的损伤。因此在对付这种加固工事,各国的方法可谓花样百出。美国在无法摧毁伊拉克军队的地下掩体时,甚至不得不紧急找来了陆军退役的203毫米榴弹炮身管捣鼓出了GBU-28钻地弹来轰炸。可见对地下工事的威胁巨大。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3)

投放GBU-28的F-15E战机

在我国,这一情况还要更严重些。我国周边的国家或地区均拥有着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受限于海洋的阻拦,如果发生战事,要想对付那些加固机堡、永备工事、地下指挥所,只能依赖导弹进行点穴式定点清除。东风-15C除了更换了专用的高侵彻性弹头,自身在突防时也能达到高达6马赫的突防速度,具有不可小觑的末端动能,将成为对付坚硬目标的利器。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4)

东风-15C弹头相较前两代较尖

虽然东风-15已经发展出了A、B、C三个型号,而且已经有了更先进的东风-16来接班,东风-15的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改动空间最大的地方就在战斗部上。多样化的弹头赋予了导弹更多的任务选择,除了钻地弹,东风-15还可以根据需要研发新的战斗部,诸如电磁干扰弹、温压弹、反跑道子母弹之类。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5)

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击的乌克兰机场

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就因为没有用专门的反跑道子母弹,结果打击效果并不理想。战术弹道导弹也是昂贵的奢侈品,俄罗斯所拥有的”伊斯坎德尔-M“数量大概在100枚左右,满足不了持续性的挥霍,因此这次打击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导弹的价值。

小结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连射现场(伊斯坎德尔VS东风15)(16)

战术弹道导弹是兼具了破坏力与快速反应的战争排头兵,丰富的战斗部选择又使它们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尤其在中导条约废除后,战术弹道导弹的扩散将更加迅速。即使在装备了大量的远火,远距火力投送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的当下,中国仍需要与时俱进,保证相当数量的战术弹道导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