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公寺 位于兰陵县大仲村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的大宗山,为临沂古代四大名刹之一,创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扩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时期僧侣愈千人。
宋之韩(1610-1669),字奇玉,号莲仙,山东沂州人,廪贡生,先授东昌学博,后因博学多才受康熙皇帝的“才堪效用,力可宣猷”之赏识,敕授四川泸州通判,葬兰陵大仲村镇寨子村东。与清朝大诗人宋琬、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名书画王铎、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张四知等,多有唱酬,并有诗证(部分收录在宋琬的《安雅堂集》和《海沂诗集》中)。宋之韩几十载笔耕不辍,先后写下了两千多首诗诗歌作品,其中有八百余首被收集在其作品集《海沂诗集》中。清朝《山左诗抄》等书也均有辑录。《海沂诗集》是一部明末清初的齐鲁、江浙、川陕等其涉足之地的历史画卷。其清嘉庆版的《海沂诗集》,今被收藏于国内和日本、美国、台湾等十多家著名图书馆和博物馆中。
寺名由来
朗公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因朗姓高僧所创而得名,历经南北朝,隋、唐、元为鼎盛时期,为古瑯琊郡寺院之首,被称为齐鲁四大名寺之一,曾与万德灵岩寺和杭州的灵隐寺相齐名。
相传,郯国故地东海县境内,有一富豪朗公,名卓大。
卓氏五旬之余,膝下九女,无子,求子甚切。
是年春,卓大去泰山降香求子归来,途经大宗山脚
下的车庄,酣睡中仙人托梦:朗公、朗公,此山九头,不出国公出王侯,你若募捐建寺,来年定生贵子。朗公卓大醒来,深信不疑。
回家后,携带银两至大宗山,建成该寺,并邀年少出家多载的胞弟,携数名弟子来此结庐供佛。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王羲之来到大宗山,朗公寺主持朗公来到王羲之跟前,请求他题写寺院楹额,王羲之欣然答应,挥手写就“
大宗山朗公寺”。
历史兴衰
朗公寺位于山林中的山泉、怪石和径曲之处。据寺内碑文记载:建寺于东晋,历经南北朝,兴于隋唐,元鼎盛时期占地数百亩,僧侣就达500余人,曾为古瑯琊寺院之首。
朗公寺兴于唐代,盛至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革。朗公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绵延至今,成为深山古刹,97年得到部分修复,2003年9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朗公寺为中心的大宗山风景旅游区已成为鲁南地区主要的旅游休闲胜地。
寺庙建筑
朗公寺现存古建遗址为晋代建筑风格。其规模宏大,构造复杂,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筑,在朗公山之阳,下寺、塔林、上寺,从低至高。
上寺殿
堂飞檐斗拱,石柱盘龙,雄伟壮观,分前后三进,东西各配有碑亭、廊房等。大殿为佛祖殿,供如来佛祖,两侧为罗汉塑像。
(正殿)
(新建设计)
(姻缘树)
(如来佛祖)
(正殿供奉的佛祖)
二殿五间,为罗汉殿,殿内塑弥勒佛像,两侧列十八罗汉。
(弥勒佛)
(正殿东罗汉)
(正殿西罗汉)
前殿五间,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殿内塑四大天王。
(新建正山门)
(东山门)
(东殿供佛)
(西殿供佛)
(南殿所供天王)
上寺中保存了大量的碑碣刻石
(正殿前记事碑)
塔林位于上寺西南约50米,这里原是历代寺僧圆寂处,塔基多为鼓形,塔身为六面柱体,所置莲花项轮随处可见,塔身各面雕有盘龙飞天等图像,优美
的造型与绝妙的浮雕相辅相成,显示古代佛教雕刻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
古往今来,既有帝王曾来此“造化”,更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题刻,众多方家游人络绎不绝。宋之韩在他的《 题郎公上寺》一诗中这样写道:九朵莲花寺,郎公开到今。禅房菉竹翠,山径野蝉吟。槛外藏穹壑,龛前列碧岑。炉烟无断续,昕暮上云林。
更惊奇的是两幢民国十四年创修聚仙阁所立的石碑,用手击之如磬,有金石之声,用木棒敲打,会发出悦耳的颤音。
下寺虽是破壁残桓但神秘厚重
幽幽的山涧下,狐洞,小溪、老井、古桥、古树、天阶、曲径,以及“朝阳洞”、碧云观、关帝庙、尼姑庵等。
其中小溪上有桥,名曰“天桥”,桥下悬崖,有一棵古柏,蟠曲虬劲,生于石缝之中,犹如昂首苍龙奔腾欲飞,人誉之“万年松”。
另有相思树、山楂林、树盘根以及九步天阶、仙人脚、佛爷洞、聚仙阁等。
再加之百米之遥的“宋潢书斋”和那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狐仙断头”的故事,无不为大宗山和朗公寺增添了诸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其中宋之韩在他的诗作《过朗公下寺赠住持》中这样写道:峰下莲花座,春园柳路横。翔禽如曲啭,流涧似弦鸣。宇宙慧风净,高深圆月明。今朝方丈至,不染世间情。
林间红叶
著名景点介绍
天王殿:四大天王虎目圆睁,脚踩八怪,十分威武。寺内东西配廊房、钟鼓楼、碑亭等建筑。
杏抱槐: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宛如母子,相偎相依,扶老携幼,亲情绵绵,耐人寻味。
塔林:上寺西行50米,古柏中有塔林一处。塔林为寺中历代僧人圆寂安葬之处。
僧人圆寂后,葬于塔林,灵魂经南边的天桥赴西天极乐世界,当时有塔七十八座,塔高不一,高者十余尺,低者亦有二人高,塔基石为鼓形,塔身为六面体巨柱,塔顶为圆锥体,掩映于松柏之中,巍伟壮观。
(塔林)
聚仙阁:此阁端座于奇石峭壁拥抱的盆地之中,宋潢书斋以北。阁分两层,石柱飞檐,流光溢彩,阁内香雾缭绕,仙气荡魂。“胡三公”脚踩祥云,手持宝伞,慈眉善目,奈人仰慕。
(聚仙阁)
(胡三公)
仙阁前碑文记载:车庄卓姓先祖卓云仙,救一狐狸于危难,狐狸变作一老者胡三公,与卓云仙结为兄弟,后卓姓族人人财两旺,族人建一阁楼,取名聚仙阁,以示奉祀。
碧云观:位于玉涧以北,峭壁之阳。此观早年飞檐重叠,琉璃瓦顶,前后两进院落,前5间为送子娘娘殿,殿内送子娘娘妖娆无比,光彩照人,怀抱赤身男童,左右两侧侍金童玉女。
后9间是观音殿,中间3间供观世音菩萨,像高3米,立于莲花之上,神态端庄、慈祥。右手拿杨柳树枝,左手持净水瓶。东配殿供文殊菩萨,西配殿供菩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与文殊、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如今,已失去了当年的宏伟,但迹形犹存,灵气犹在,是善男信女求子求福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