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以前的意思(出尔反尔原来是这个意思)(1)

文:穿越君

现在我们都知道,出尔反尔是指:

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

反复无常的意思。

可是在战国时代并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这个成语与孟子有关,

东周战国时期,除了几个霸主国家外,

还有很多的小国家,

这些小国家之间也经常打架斗殴。

孟子就出生在一个叫邹国的小国,

就是他继承和实践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主要的代表人物。

有一年,邹国与邻近的鲁国发生了冲突,

邹国吃了亏,死了三十三个手下。

邹穆公很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吃了败仗,

而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带领手下,

和别国打仗的时候,

眼看着自己的手下将士一个个倒下,

老百姓不但不帮忙,还站在旁边看热闹。

他一眼就瞅到了站在旁边的孟子,

于是他问孟子,

这些百姓太可恶了,

杀了他们吧,人有太多,杀不完,

不杀他们吧,心里又不舒服,

你说该怎么办好?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提问,

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而是回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出尔反尔以前的意思(出尔反尔原来是这个意思)(2)

记得有一年我们国家闹灾荒,

很多年老体弱的人都饿死在荒山野地里,

也有很多的年轻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

可是当时大王的粮仓是满满的,

国库充足,几年都不愁吃穿。

可是您手下管理钱粮的官员,

并没有把应该上报的严重灾情告诉您,

他们都高高在上,根本就不关心百姓的疾苦,

任由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他乡。

您说,现在百姓不帮助您的官员,

是不是也是应该的呀。

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

要警惕呀,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

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重拾尊严的机会,

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官员也是在理的。

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惩罚他们,

如果您和官员像爱护自已一样爱护他们,

甚至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那么,老百姓也会愿意为您付出生命的。

出尔反尔以前的意思(出尔反尔原来是这个意思)(3)

这就是古时候的出尔反尔,

是孟子践行孔子仁政的典型案例。

其实,她不仅仅适用于政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同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报还一报”,

你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别人也会用同样甚至更为卑劣的手段对待你。

这就叫做,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而这种“出尔反尔”的思想,

也《易经》上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相通的。

也与佛家的因果现世报是一个意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辰一到,天不报人报。

当然现在修行佛法的人,

多数已看淡仇恨,

但是,修行佛法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所以,善恶到头终有报,

千万不要做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