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普惠金融又“普”又“惠”,切实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工行浙江省分行把理念创新与数字化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成为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普惠金融支持方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普惠金融支持方式(让普惠金融又普)

普惠金融支持方式

如何让普惠金融又“普”又“惠”,切实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工行浙江省分行把理念创新与数字化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成为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

数据跑腿

数字引领又普又惠

“没想到我们的纳税信用可以当抵押物,随时变现。”浙江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脸喜悦,就在刚刚,他仅用几分钟就从工行贷出了一笔“税务贷”,资金压力迎刃而解。

这项利用纳税信用“变现”的贷款,以企业涉税数据为基础,结合行内外多维度数据,构建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模型,最快1分钟就能完成申请,并可测算出额度,具有线上办、额度小、可循环的特点。

工行浙江省分行依托“数据 模型”优势,持续加快产品创新和线上化布局,适应“场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普惠金融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服务方式和服务效率。

7月5日,工行舟山岱山支行为辖内一家小微企业发放了一笔“电e贷”业务,授信金额15万元,当天申请贷款、当天投放到位。据介绍,该项贷款发挥供电企业平台和互联网资源优势,用户可在线申请,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开启了“以信养信、以信换贷”的企业融资新模式。

从客户找银行

到银行主动找客户

农村普惠金融事件中,农户农企不知道工行可以贷款,而银行又不知道哪些农户农企有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工行浙江省分行走进田间地头,访农问计破题。

杨梅是台州仙居的特色农产品,工行台州分行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积极对接政府助农平台“亲农在线”,为梅农量身定制特色线上融资产品“杨梅贷”,用于支付日常生产支出,解决了梅农周期性融资难题。

“手机上就能操作,几分钟到账,真方便。”今年杨梅季,仙居的一批梅农就通过“亲农在线”线上操作申请贷款,建造杨梅大棚、扩大种植规模,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

这只是工行浙江省分行银政合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

该行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借力各助农连心桥,当好金融“店小二”。同时,该行积极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模式,助力浙江乡村振兴。

“除了仙居杨梅,我们还针对台州温岭大棚西瓜、台州大陈黄鱼等规模化产业开展特色融资授信。”工行浙江省分行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农户也能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工行浙江省分行深入山区26县,与农业农村局、农业合作社等合作,探索数字化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采集运用农业大数据,以白名单方式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小农户等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该行已完成近万户农户的信息入库。

探索设立站点

填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

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百姓家门口,目前,工行浙江省分行正在按照“金融 民生”“乡镇 乡村”“共建 自建”等模式,建设规划“兴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以填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

这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并不是直接在农村开设一个工行网点,而是借助合作方,在农村地区的运营服务站、物流配送点、办公及营业场所等共筑乡村工行金融服务站,并结合区域特点,差异化布放机具设备,解决乡村线下服务人员短缺问题,推出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此外,工行后续也将筹备发展“乡村金融服务使者”,比如联动大型物流、运营商等合作方,搭建代购代销、快递收寄、支付结算等高频生活场景,一站式解决百姓生活大小事。

据了解,工银“兴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先期将在杭州、台州、衢州三地试点推出。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行将顺应“数字普惠”趋势,发挥技术优势,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利用线上融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需求。同时,通过场景理解及科技应用,因地制宜推出惠农利民的创新金融产品及差异化服务,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持。(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