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1)

叶圣陶1988年逝世,2021年是其逝世33周年。叶圣陶为《百年巨匠》第二季教育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江苏苏州人。现代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与朱自清创办中国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创作出版中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倪焕之》。他的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也是教育小说之集大成者。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2)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是我祖父亲手写了方块字,一个一个教他念的。其实父亲也不曾忘记他幼时从母亲和外祖母那儿,最早受到的语言教育和文学启蒙。”叶圣陶的母亲虽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童谣,经常说给儿子听。那些活泼有趣、声调悠扬的童谣,把叶圣陶迷住了,时常哼唱。叶圣陶在文章中也写过,像《咿呀咿呀踏水车》,儿童唱着这首歌,仿佛看见了春天田野里的景物,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宛如效野中一只快乐的小绵羊。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稍大些后,叶圣陶被送进张元翀老师自设的书塾。在那里,顾颉刚和叶圣陶成为同学,以及亲密交往80年的老朋友。张元翀特严厉,戒尺不离手。“顾先生说他常常挂着眼泪回家,他父亲看他手掌肿得像半个馒头,连连说‘怎么能这样呢’,第二年就不让他念书塾,留在家里自己教……而我祖父,自己也不舍得打的,怎能让娇儿受这样的苦楚;自己又教不了,只好做出规矩,要我父亲念熟了老师教的,方准许吃夜饭。”在严师和慈父的关怀下,叶圣陶念完了“四书”、《左传》等。当小学教员后,叶圣陶像孩子似的也盼着放暑假,好自由自在地读几本想读的书。阅读与写作,就这样贯穿了他长长的一生。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3)

1969年至1972年,已年逾古稀的叶圣陶在与叶至善书信往来中,多次提及购书、读书事宜:“新出的样板戏本子只有两种,《娘子军》和《威虎山》。昨天下午,我特地去王府井打听。书店说来了一批,人家排队购买,已经卖完了。你急于要购到,只有每天上午去书店看看,等开门尤其好。”“《新华字典》经过修改,已经大量印刷,书店都特写广告发卖了……这本字典一块钱,你可以劝同志们给子女买一本。”如果手里可看的好书很多,从字里行间就会感受到他颇满足。对于特别钟意的书,即使贵些,“贵也不管,钱总是花去才有意义”。在这些聊家长里短、衣食冷暖的信中,叶圣陶甚至多次与叶至善交流诗词,同时还会就各自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进行交流。寥寥几笔足可以看出,崇尚读书的家风在这个家庭传承。

早在80多年前,叶圣陶就强调读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他的思想是极其超前的。1937年,叶圣陶在给学生们作《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的演讲时,就忧虑地谈到当时我国与其他国家阅读状况的对比:你们大概也听说过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它们的人民是如何地爱好读书,学问家不必说了,就是商店里的店员,工厂里的工人,也都嗜书如命,得空就读书成了习惯。如果普遍不读书,民众的精神如何能振奋起来?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所谓国力,不限于有形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等,一般民众的精神和智慧也占着重要的成分。他郑重呼吁:“所有的青年人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遍爱好读书的国家。”今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阅读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4)

叶圣陶那些七八十年前关于阅读的文章、演讲,现在来看依然观点精妙独到,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而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的阅读更高效。在《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一书中,叶圣陶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认为,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叶圣陶直言应当抱而且必须抱第二种态度。“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把书形象地比喻成“人类经验的仓库”。但是,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一定都是好的吗?当然不是。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所以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拣选好的、合用的来读,才会“开卷有益”,这就是批判的态度。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5)

许多读者读书飞快,并以此自诩。在新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所谓的阅读达人一年能读几百本甚至上千本书,且被编辑直接用到标题中,赚取人们的眼球。有些书可以简单浏览,但有些书却需要深读。那些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如果读得太快,难免仅是简单翻阅,并未了解全书精髓。对于看上去较为艰涩的内容,也可能直接跳过。而那些需要费些力气来读的部分,如果读得透彻恰恰收获最大。叶圣陶强调在阅读时不要走马观花,要读懂读透。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两天就看完,叶圣陶建议且慢鼓励,最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在他看来:“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6)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认认真真地阅读,从而发现晶莹的宝石呢?叶圣陶建议:有的书比较容易读,读起来用不着花多大的力气,有的书比较艰深,读起来并不怎样松快。但是无论什么书,都不能让眼光像跑马似的溜过就算,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这是第一。第二,一口气直往下读,不如每读一段,稍稍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一口气往下读往往不能消化,好像囫囵吞枣一个样;停下来想一想就像咀嚼一个样,才能辨出真的滋味来。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起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矻矻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斯得读之用,书可束高阁。”正如叶圣陶所言,读书时持批判态度去读、灵活地去读,就不会被书所奴役,才能淘汰沙砾,发现珠玉,汲取书中的智慧,并为我所用。

文章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衎堂

责任编辑 | 大白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15个知识点 走近巨匠叶圣陶(7)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单位联合摄制。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15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9项纪录片大奖。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