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有这样一群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维护着世界的和平稳定。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死神棋盘上舞蹈”


所有的扫雷战士,

一寸一寸地搜排每一片土地,

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

搜排完每个雷场后,

战士们会手挽手蹚过搜排后的雷区,

这被称作“在死神棋盘上舞蹈”,

表明将安全的土地交付人民。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的部队传统。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危险之地——中越边境雷区。中越边境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疆战事的主战场,遗留下无数地雷和未爆弹药。此后三十多年间,当地民众饱受雷患之苦。扫雷队的战士们就是要改变这片土地和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命运。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2)

2017年11月27日,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行动全面启动,彻底扫除和封围广西边境附近53处共计约205万平方米雷场。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3)

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越边境广西段扫雷队已搜排地雷等爆炸物2300多枚,零失误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务,为边疆人民恢复耕地、经济林用地2300余亩。这次,战士们来到渠历村,进行最后一次深排作业。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4)

在这片不到0.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着上千枚地雷。因为是混合雷场,战士们要根据探测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雷型。他们每天都在挑战不可能。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5)

探测器开始发出尖锐又难以辨认的蜂鸣声。战士们一寸一寸地认真搜排着。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6)

看!一条吐着信子的眼镜蛇从扫雷队长王京的面前缓慢爬过,但王队长岿然不动。当蛇爬走时,他感到浑身僵硬,然而还是迅速拿起对讲机汇报情况。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7)

要知道,在山岳丛林地, 毒蛇、蝎子、蜈蚣、山蚂蝗经常出没,黑蚂蚁也经常肆无忌惮地爬到人身上,这对扫雷队的战士们都是极大的考验。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8)

身穿32斤的防爆服连续工作两个多小时,战士们的身心承受着巨大考验。然而还有三分之一的雷区没有排完,他们继续进行着艰巨的挑战,汗水就挂在鼻尖上。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9)

随着一个又一个地雷被摸排干净,当本次被搜排出的地雷被集中爆破时,在西南边陲,青山之上,响起了令人心安的“和平之声”。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0)

在将扫雷结束的区域交还给人民之前,扫雷队所有官兵手挽手徒步验收雷场,用这种特别的传统仪式,确保将安全的土地交付到人民的手中。

“精忠至纯,精技至善

为战敢先,为民敢舍”

这是扫雷队战士们的座右铭

也是他们身体力行

用实践兑现的承诺!


“祖国放心,我在这里!”


新疆阿尔泰山深处,

三号界碑执勤哨所

是新疆军区白哈巴边防连的

一个夏季执勤哨所,

因驻守在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3号界碑而命名。

至今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网络

从白哈巴边防连出发后,越野车很快钻进深山里。50多公里的山路,一个弯连着一个弯。颠簸了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个坐落在草原中的小木屋,就是三号界碑执勤哨所,主要担负着中哈边境2号至4号界碑防段的巡逻勘察任务。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1)

每年入夏时节,官兵进入哨所执勤,直到大雪封山前才离开。驻哨期间,执勤任务十分繁重。哨所防段山路曲折、丛林密布,巡逻线路基本靠骑马,最远的巡逻点位要翻山越岭,往返需要两天一夜。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2)

三号执勤点在大山深处,四周全是山,没有信号。平时打电话必须去一个叫科克崖的地方,爬到山顶,因为到山顶才有信号,它来回得有三十公里。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3)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4)

哨所正对着界河,中哈边境3号界碑就矗立在界河旁边。每天周文都会和战友来到界河取水,保障哨所一日生活。每次打满水后,他都会先把界碑擦拭一遍。对于驻哨的官兵来说,界碑是最神圣的。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5)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白哈巴边防营副教导员 陈伟:在孤独中默默坚守,因为守卫边防,所以满怀自豪。现在哨所执勤条件和生活设施越来越好,我们守防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不出来维和,不知道祖国的强大。”


1964年,为防止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之间再度爆发冲突,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成立。目前承担着监督停火、维护缓冲区和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等职责。

中国驻塞浦路斯维和警队队员 王晓静:我是中国驻塞浦路斯维和警察王晓静。2018年7月,我从祖国飞往塞浦路斯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6)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北部,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许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醉心于景色宜人的海岸与亚欧文化交融的风情。然而,美景背后却是塞浦路斯希腊族与土耳其族之间的长期分治。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7)

1974年,联合国在此设置了缓冲区。从此,一条长约180公里的停火线,东西横跨整个塞浦路斯,它也被称为“绿线”。

多年来,双方大规模冲突减少,但摩擦时有发生。联合国塞浦路斯维持和平行动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维和行动之一。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8)

自联合国塞浦路斯维和任务区设立以来,先后共有三十多个国家的维和士兵和警察参与这里的维和任务,其中,183名维和人员牺牲。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19)

虽然塞浦路斯境内停战已久,但缓冲区内还有雷区没有清理。根据联塞部队官方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塞浦路斯全境有47块残留着地雷或其他战争爆炸物的危险区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中国从2015年开始加入联合国塞浦路斯维和行动,到2018年,先后有来自上海、江苏、江西、河北等省市的大约20名警察参与到民事维和行动中。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20)

按照联塞部队巡逻安排,民事巡逻警察每天工作八小时,早班最早是早上六点开始,晚班最晚夜里零点结束。

中国驻塞浦路斯维和警队队员 王晓静:我今年39岁了,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来参加维和,这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的一名老师。我觉得只有自己亲自参加了维和行动,才能告诉我的学生:作为一名维和人员,哪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如何才能不负青春。不出来维和,不知道和平的珍贵,不出来维和,不知道祖国的强大。


“祝福中国军人,谢谢中国人民!”


八一建军节前夕,联合国负责维和外勤支助事务的副秘书长哈雷献上了他对中国军人和中国人民的祝福,并表达了他对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以及迅速全面兑现维和承诺的立场和做法的赞赏和钦佩。

联合国负责维和外勤支助事务的副秘书长哈雷:我愿向全体中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军人,送上我最衷心的祝福。祝愿他们继续取得成功、健康、繁荣、幸福,我还要对全体中国人民说:谢谢。对他们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我还要说,中国军人的专业素质令人印象深刻。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21)


“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中国驻多国大使馆分别举行招待会。在招待会上,多国政要纷纷点赞中国军人。

当地时间29日晚,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举行建军节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塞尔维亚军队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以及塞尔维亚各界友好人士,高度评价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期待与中国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

塞尔维亚社会党副主席奥布拉多维奇表示,他每年都参加中国建军节的庆祝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以表达对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尊重。

到访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塞尔维亚国防部长 武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军队之一,累计多达4万名维和人员在战乱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这足以说明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这是无与伦比的军队,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


当地时间30日晚,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举行建军节招待会。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福明上将等俄方高级将领和政要,以及俄罗斯政府、议会、俄中友协、老战士委员会、中资机构、留学生、华人华侨和媒体代表等约500人应邀出席。与会人士对中国军队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赞赏。

当天出席活动的还有很多二战老兵,他们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让他们又回忆起曾经战争岁月中两军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在和平岁月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光辉历程。现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队,完全能够肩负保护祖国和人民的重任,并且还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后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全俄老战士委员会副主席、空军中将 格涅兹季洛夫:这是一支无与伦比的伟大军队,值得所有中国人民为之自豪。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并为不少国家(地区)的人民带去了和平。我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后能取得长足发展,并和俄罗斯军队一起都成为强大的军队,祝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成功、顺遂、安康。


“所有中国军人都是好样的!谢谢你们!”


就在前不久,中国第十八批赴黎维和部队建筑工兵分队经过20天的连续奋战,为尼泊尔营构建长度50米的T型墙。不仅加强了尼泊尔营区的防卫安全,也提高了尼泊尔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受到友军和联黎司令部的高度评价。

此次施工点位于黎以边境“蓝线”附近。由于施工区域土质松软,为保证每块近3吨重的T型墙支撑面受力均衡,墙体墙面保持水平垂直,墙体之间不留缝隙,官兵们先抬走场地内大石块,将地基平整、地面夯实,历经反复测量、精确计算,再吊装墙面。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22)

在T型墙吊装作业过程中,施工团队解决了施工长度多于预期而施工材料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场地受限,挖机、推土机等机械只能在边缘作业,场地中间区域官兵们只能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每日冒着高温一锹一镐推进。

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从边境雷场到维和现场)(23)

尼泊尔赴黎巴嫩维和分队士官长 苏玛: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是好样的,谢谢你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是清雷场,还是护边疆,

或是参与维和任务,

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虎狼之师”,

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

一心为国,

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成就献给祖国,

随时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一切。

衷心祝福

这些最可爱的人

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