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基础框架,高差点球手普遍性问题:撅屁股、挺背、腰塌陷。

现象:

1、没有一个PGA球手是撅屁股、挺背、腰塌陷的。象汤米看起来甚至还有点驼背。

高尔夫击球前的4个关键(高尔夫基础框架)(1)

斯科特和汤米

高尔夫击球前的4个关键(高尔夫基础框架)(2)

高真荣和李晶恩

2、很多高差点业余球手是撅起屁股、挺直背、腰塌陷的。

高尔夫击球前的4个关键(高尔夫基础框架)(3)

背部绷紧和屁股撅起,腰力就卡住了

高尔夫击球前的4个关键(高尔夫基础框架)(4)

腰塌陷,腰胯就不能方正的转身,转身就没有方正的宽度

原因:

1、又是从现象临摹现象,因为高尔夫的站姿感觉好像撅屁股了。有些教练也会跟你讲“把屁股撅起来”。你就认为“撅屁股”是高尔夫站姿的要领,就把屁股撅起来,恨不得翘到天上,S曲线、腰塌陷。

2、背要挺直,也是从现象临摹现象,因为高尔夫的站姿感觉好像背是挺直的。有些教练也会跟你讲“把背挺直”,甚至会拿根球杆放在背部来看你背是不是直的。你就认为“挺直背”是高尔夫站姿的要领,就把背挺得直直的、挺得笔直笔直的。

3、还有没有其它原因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业余球员把屁股撅起来,把背挺得直直的,他们是怎么认知的,除了别人告诉他们要那么做以外。

导致的问题:

1、你把屁股撅起来,S曲线、腰塌陷,你就把“腰”卡住了。你撅起屁股,把屁股紧绷,你腰部的血脉不畅,你腰部淤塞,活力下降。

2、你把背挺得直直的,硬硬地挺直背就会造成腰塌陷。撅屁股、挺直背、腰部塌陷,就造成你腰肾部的淤塞、血气不通,腰部的韧性就降低了。

3、你腰部的血脉不畅、韧性丧失,腰胯的活力下降,你转身上杆腰部就会很“卡”。下杆的时候也因为你紧绷的臀部和背部会把你腰胯发力“卡”住。你整个挥杆就很不通畅。你自己没感觉挥杆很难受、腰很难受,有力使不出吗?特别是下杆的时候腰力被“卡”,挥杆经常“失速”,杆头速度出不来,杆头没有“抽”球的酣畅感,

结论:

1、打球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定要让全身通畅,不能有任何地方卡住,你不能感觉到任何的不适,不能感觉到不舒服、别扭。上杆、下杆都是通畅的。评价的标准就是“正常击球不会造成你任何地方受伤(受伤都是处理困难球位造成的,或者用身体补偿来“做球”造成的)”

2、打球是“道法自然”。任何不自然的东西都是不稳定的。你撅屁股,能18个洞、4个小时都撅成那个样子吗?能撅成一样不变形吗?你背挺得笔直的,估计你挺上2-3个洞就不行了,不可能坚持18个洞的。打高尔夫是打稳定,你的架构本身就不稳定,那何来稳定?

3、打球是“用腰发力”。任何时候,你不能把腰力卡住了,上杆的时候要能用腰“扭转”通畅的把杆“转”上去,下杆的时候能让扭转拧紧的腰力通畅的释放,带动身体旋转,挥动球杆,把球击出。你撅屁股、背挺得笔直,就把腰卡住了,上杆不通畅、下杆不通畅,杆头速度出不来,击球距离出不来。关键是你人太累了,打起来太累了,腰很酸、憋得难受。因为你没有腰力的通畅之力,打球道木会极为难受,故障率基本是100%,很难打出高质量的球道木杆。一号木和铁杆问题也是一样的,看起来就是距离短、失误率高,但表面上不会像球道木那样是100%的失误率,所以你不敢打球道木了。

4、撅屁股的现象是个现象,不是真的需要你撅屁股。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球杆放在你左大腿内侧,放好;你身体前倾、双手自然下垂,下探去“够”球杆;为了维持你身体(下盘)的稳定,你膝盖要微曲一点,让身体的整个重量沉在整个脚掌上。这时候,看起来你的屁股就是有点撅,有点往后顶,感觉靠着高脚凳的样子。这只是看起来是这个样子,是个表象。并不需要你真的去撅屁股。

5、从来没说过你要去挺直背,你的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要保持自然态、保持韧性。你是驼背就驼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因为只有你背是自然的、臀部是自然的、身体是自然的,你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和活力,没有任何地方是故意做作出来的,没有任何地方会被卡住。你身体不紧张,上杆、下杆才能通透通畅。

因此,不要去撅屁股、不要去挺直背,任何做作的东西都是不自然的,都是不能维持的,都是不能长久的,都是不能稳定的。天天晒幸福的人,经常是快速闹掰的人。去自然地形成你的站姿:球杆放在你左大腿内侧,放好;你身体前倾、双手自然下垂,下探去“够”球杆;因为身体前倾重心跟着前倾了,为了维持身体(下盘)的稳定,膝盖要微曲一点,把重心拉回来,让身体的整个重量沉在整个脚掌上。这时候,看起来你的屁股就是有点撅,有点往后顶,并不是你的屁股真的撅起来了。不需要你去刻意挺直背,其实谁的背都是直的,因为人是直立行走动物。如果你有点驼背,驼背就驼背吧,只要是自然的,因为驼背并不会影响你的挥杆。只要上杆通道对,下杆用腰胯发力,背直点驼点并无大碍,你只要维持你背的自然态即可。自然的东西才稳定、才舒服、才通畅。道法自然。

无论如何,不要把自己的“腰”卡住了。

补充下站姿中“蹲”的问题。身体前倾、双手自然下垂、下探“够”到球杆后,人的重心靠前了,人的重心不稳,转身上杆就会不稳。所以,膝盖要稍微弯曲,把身体重心拉回来,让整个身体重量沉在整个脚掌上(不在脚尖也不在脚跟、在整个脚掌)。所以,膝盖微曲是把身体重心拉回来,保持身体的稳定。要保持身体的韧性和张力,而不是屁股往下坐,身体往下“蹲”。

高尔夫击球前的4个关键(高尔夫基础框架)(5)

好的膝盖微曲拉回重心vs不好的膝盖弯曲身体下蹲

如果你下蹲了,下盘就不稳了,下盘是松垮的,人不是“扎”在地上,而是“蹲”在地上。上杆的时候是以膝盖为轴心在旋转,你膝盖以上是一个整体在旋转,形成的是膝盖以下部分和膝盖以上部分的对抗,而形成不了腰胯的扭转,形成不了下盘和上盘的对抗,你的蓄能没有(上杆腰胯扭转没有),距离根本出不来(下杆是用整个膝盖以上部分的身体去撞球),还会很容易造成膝盖的扭伤。

总之,站是为了打,双手的自然下垂(之前一篇文章)、自然站姿的形成(本篇文章),要“稳而通畅”,站姿是为挥杆服务。站姿是高球大厦之基,如果你的基础框架不对,拼命去练习挥杆动作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的框架对了,随便打几颗球就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即使不练习,你的框架对了,你挥杆就只能在框架内跑,外墙砖只能在基础框架内跑,不可能会出大的问题。

大家自己对照着去把基础框架弄好(稳而通畅、自然而然),挥杆动作可以随便弄、因人而异,外墙砖可以随便砌,但是基础框架不能出问题。基础框架出问题,你怎么去努力想把外墙砖砌正、砌稳,都是不可能的。

稳定的系统一定是稳定的,不练也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一定是不稳定的,再练也是不稳定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听的人会听,不听的人仍然会不听”,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每个人的认识、理解、习惯、身体都不一样,也不能世界大同。世界是什么样还会是什么样,只能是能好一点就尽量好一点。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