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这一天除了祭祖以外,还有吃柿子的习俗。在这个季节里,柿子也算是难得的应季水果了。在古代,储存容易变质的水果是极难的,所以才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新鲜水果的珍贵性。

寒衣节延后一天行不行(寒衣节将至寒衣三不做)(1)

正因为物质生活难以与现代人相比,古人对于粮食的稀缺才倍感珍惜,获得丰收之后,也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示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正是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才能让人们顺利度过寒冬。在古时候,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因此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

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延后一天行不行(寒衣节将至寒衣三不做)(2)

千年文化传承,奠定了寒衣节的习俗基础。古语有云:“寒衣三不做,子孙无灾祸”。意思是在寒衣节这一天,有三件事情不要去做,准守忠告则能子子孙孙健康平安。

既然老祖宗这样说,在当时那个生活环境中,定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先来仔细了解一下具体是哪“三不做”?

第一件事情:不要忘了在寒衣节这一天上坟祭祖。老祖宗早就说过:“百善孝当先”,“孝道”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每个人必须要去完成的使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秋节,中元节,寒衣节,春节,这四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里,千万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祭祖。

寒衣节延后一天行不行(寒衣节将至寒衣三不做)(3)

这不仅是表达“孝道”的最直接方式,更是体现对先祖深切怀念之情的有力形式,与此同时,还能寄予我们内心深处的祈福,用真诚换取保佑,也算是尊老爱幼的一种现实表达吧。

因为天气转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的先祖们,定然也会感觉到寒意,所以在寒衣节这一天要烧纸钱、纸衣。虽然只是心灵的一种慰藉,但确实也是表达对先祖恩情感谢的具象呈现了。

第二件事情:祭祖流程结束后,不要马上离开。按照习俗,祭祖的人应该等到纸钱、纸衣完全燃烧后才能离开。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表达对先祖的充分尊重。二是为了安全,因为此时漫山遍野都是枯黄的树叶和杂草,一旦火借风势蔓延,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山火,损失巨大。

寒衣节延后一天行不行(寒衣节将至寒衣三不做)(4)

第三件事情:不要在水塘边驻足。作为一个祭祀的传统节日,随处可见叩拜的人,在这个属“阴”的日子里,水也是“阴”,正所谓阴阳两相隔,在水塘边驻足不仅不吉利,更有生命安全危险,是被忌讳的。

结语

一年一度的寒衣节又到了,对于俗语“寒衣三不做,子孙无灾祸”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大家都可以借鉴,特别是等火星全部熄灭这一条,至今也是适用的。

寒衣节延后一天行不行(寒衣节将至寒衣三不做)(5)

特别是在农村,坟墓都是选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上坟是尽孝道的有效途径,但自身的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即便水性再好,也不要在人迹罕至的水塘边逗留,一旦发生危险,呼救也是徒劳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