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终正寝是福气(寿终正寝的正寝)(1)

现代汉语中,“寿终正寝”是常用语汇,也是成语,语境不同有褒贬,基本意思是指人年老自然死亡,也比喻事物自然消亡。通常讲一个人“寿终正寝”含褒义,是说这个人是尽天年,享天命,天道伦常,自然而然,没有遗憾,值了,死了。

那么“正寝”到底是哪里呢?人为什么“寿终”会在“正寝”?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正寝”是指正房或正厅,不是睡觉的地方

“寝”字在甲骨文中,字形是上面一个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扫帚,本义是经常打扫的房间。所谓正寝,就是家庭中的正房或正厅。官府和特定组织有权有势排场大,正房叫大堂;有钱人家房子多,正房叫大厅或客厅;农村家庭三间屋两头房,中间那间最宽敞的堂屋,就是正房,即正寝。

《说文解字》说:“寝,卧也。”这个时候,“寝”的意思就发生了延展和流变。就是说,一个人卧在床上,叫寝。卧在床上干啥呢?准备睡觉。在没有睡着之前,眼睛睁开叫寤,眼睛闭上叫寐,睡着了叫息,睡不着叫辗转反侧,统称为寝。

《诗经---关雎》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所谓“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就是躺在床上,睁眼,闭眼,翻过来,调过去,想念美女小姐姐,睡也睡不着的状态,也就是“寝”的状态。

在古典典籍文本中,“寝”常用作睡觉、上床睡觉、准备睡觉的意思。《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所谓昼寝,就是大白天睡觉。宰予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所以孔子骂得很难听。

可能是因为丧礼“停尸正寝”的影响,在古汉语中,“正寝”一词,丧礼专用,一直是正房或正厅的意思。

寿终正寝是福气(寿终正寝的正寝)(2)

2、丧礼典籍文本明确规定,“疾病迁于正寝,以俟气绝。”就是说,所谓寿终正寝,不是说人死在正寝,而是将快要死的人迁居到正寝待丧等死

《礼记----丧大记》有:“疾病,外内皆扫。属纩以俟气绝。”纩是絮状细丝,非常轻。在人快要不行的时候,将纩放在人的鼻子下面,如果不动了,就说明人没有气息了,死了。

《仪礼---士丧礼》有:“死于适室,幠用敛衾。”按许慎的注解:“适室,正寝之室也。”

《朱子家礼----丧礼》有:“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

就是说,人年龄大了,各种器官衰竭不行了,病态很重,眼看要死,这时候,子女家人等将他迁移至正寝,安安静静,看着他等着他死。

换句话说,不是老人死在正寝,而是因为家人在老人还没死之前,就将老人迁居到正寝,所以最后会死在正寝。所谓“寿终正寝”,就是从这来的。

寿终正寝是福气(寿终正寝的正寝)(3)

3、能够“寿终正寝”,才算“养老送终”

所谓“送终”,就是子女家人陪伴老人最后一程,聆听他的教诲,记住他的嘱托,完成他的心愿,让老人从容安详离去。

对于子女来说,“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就是送终。换句话说,将老人移居正寝,放到停尸床上“挺尸”待丧,不是慢待诅咒老人,恰恰是孝道的表现。就是说,老人能够寿终正寝,才说明子女做到了养老送终。

现实生活中,子女长大成人后,都有自己的人生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大凡只要老人生活还能自理,子女一般过问得不多;大凡只要老人还有一口气,子女大都不在身边。养老大家多少都还有点,能够送终的,其实不多。老人死了好长时间子女还不知道的,也经常出现。

老人能够“寿终正寝”,尽天年,享天命,一生无憾,是因为有子女家人一直陪伴。老人死了,子女不在身边,不是“寿终正寝”,而是“不得善终”。

最后归结一下,正寝是哪儿?就是家庭的正屋,农村一般说堂屋。这个堂屋,就是为过世老人办事的地方,也就是停尸停柩的灵堂。

老人能够“寿终”在“正寝”,肯定是因为子女都在身边。

寿终正寝是福气(寿终正寝的正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