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听说过这种说法:“经常不吃早饭的人会得胆结石”这是真的吗?胆结石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能否预防胆结石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不吃早餐一定会胆结石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吃早餐一定会胆结石吗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种说法:“经常不吃早饭的人会得胆结石。”这是真的吗?胆结石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能否预防胆结石呢?
01
胆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的胆结石是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水、胆汁酸盐、胆固醇、磷脂和胆红素等。胆固醇不溶于水,而胆汁中的胆盐和磷脂形成的微胶粒可包裹胆固醇,将其溶解在胆汁中,使胆固醇不易析出形成结石。但是,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多、浓度明显增高,超出了胆盐和磷脂微胶粒的溶解转运能力,胆固醇就容易沉淀、析出,形成结石。当人们出现胆囊功能异常,比如收缩排空功能减弱时,就会使胆囊内的胆汁淤滞,促进胆固醇结晶、聚集,进而形成胆结石。
02
胆结石有什么表现
有些人可能并没有身体不适的表现,只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自己存在胆囊结石,这种情况称为无症状胆结石。还有一种情况被称为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主要有以下表现:
胆绞痛 胆结石的典型表现是胆绞痛,通常是在患者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卧床休息、体位改变时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
消化不良 有些胆结石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隐痛,或有饱胀不适、嗳气、打嗝等,因而会误认为自己有胃病。严重的胆囊结石甚至可发生胆囊穿孔、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等,使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全身不适 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加剧时,患者可出现乏力、不适、寒战、高热等全身炎症反应,此时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03
哪些人要当心胆结石
任何影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或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均有利于胆结石形成。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因素的人应提高警惕。
高脂肪饮食者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会使人体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比例失调,致使胆汁中某种成分增多或减少,为胆石症的发生埋下隐患。高饱和脂肪(动物性油脂)和高胆固醇膳食、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肝硬化等是胆结石的高危因素。
长期不吃早饭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不吃早饭或习惯早饭和中饭一起吃,这样做并不好。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胆囊排空功能,导致胆汁淤滞,使人更易患上胆结石。
女性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妊娠则会影响胆囊排空功能,这也是胆结石多见于女性的原因。
此外,缺乏锻炼、长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胆汁肠肝循环和胆囊功能,促使胆结石形成;家族遗传因素等也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有上述情况的人应当心胆结石。
03
如何预防胆结石
规律饮食 不仅要吃早餐,还要规律三餐,不能长期空腹。
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要做到定期检查。查胆结石,首选B超。对于直径只有3毫米的结石,B超的诊断率高达90%以上。如果想看到更小的结石,可以选择CT检查。一旦确诊胆结石,应尽快就医,如选择保守治疗,最好每3个月复查一次。
避免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会导致胆汁中各种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需要提醒的是,饮食不节制、常吃大鱼大肉的人还容易出现胆固醇“超标”的情况,可能增加胆固醇结石的发生风险。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宋自芳
来源: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