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果儿电影《夺冠》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美女排交锋时刻开始确实是绝好的切入点,足够尴尬曾经的铁榔头、如今的美国队教练,挑战中国女排、直面祖国观众与旧时挚友我不禁想,郎平心中该是怎么样的五味杂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热爱的可能不是最好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热爱的可能不是最好的(从夺冠中看懂热爱的力量)

热爱的可能不是最好的

作者:程果儿

电影《夺冠》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美女排交锋时刻开始。确实是绝好的切入点,足够尴尬。曾经的铁榔头、如今的美国队教练,挑战中国女排、直面祖国观众与旧时挚友。我不禁想,郎平心中该是怎么样的五味杂陈?

影片伊始,中美两队甫一交手,电影闪回至改革开放之初。自1978年起,中国人开始接收新色彩、新气息,新鲜事物浩荡而来。但中国跟发达国家之间,还差着一大截距离。

那些40多年前的影像,看得我一阵阵起鸡皮疙瘩。它们与我如此贴近,或者说,我便是由这些东西哺育而来。

那时候,中国太需要证明自己,体育是途径之一。如我预期,《夺冠》自带催泪效果。吴刚饰演的老教练把第一代女排姑娘虐得遍体鳞伤,又总在适当时候安抚激励她们,过年时请来父母、饭后推心置腹。又当司令又当政委,铁腕里有体恤,强硬中有柔情。姑娘们一遍遍翻滚冲撞,膝盖的骨头坏了、手上的皮烂了,不断哭泣、吼叫,可是,依然会咬牙坚持下来。为的是——祖国需要那块奖牌。

电影里具体铺陈的三场赛事,解说画外音、快慢镜头切换、定格、特写,观众的心与眼完全被舒展昂扬的运动躯体和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攫住。最让我难忘的,是姑娘们战胜日本队后的一段空白音效。银幕上,观众激动欢呼、挥舞国旗,姑娘们拥抱哭泣,慢下来的镜头中,声音消失,但是,观影者的心中震耳欲聋。

陈可辛导演对于选角十分用心。年轻郎平由她的女儿白浪饰演,不算漂亮,有宽宽的原生态眉毛和青春痘。但是真实,那是第一代女排姑娘应有的模样。其他女排姑娘也多由真正的排球队员饰演,脸型不标准,除却高之外身材并无可观。但是,在球网前,她们重现第一代女排姑娘的力与美,更用爱国心与不屈精神感染观众。彭昱畅、黄渤分饰陈忠和教练青年与中年时期,两人的表演衔接自然。陈忠和不像老教练那般沉重,对待队员更多理解并乐于轻松调侃,带领女排重攀高峰。

2013年,郎平重回国家队执教。蒙太奇手法衔接起开会商讨、挑选队员、严格训练的场景,郎平在重重阻力与质疑面前泰然处之。

郎导出国学习跟执教美国队的经验,于新一代女排而言是幸事,因为主帅拥有了国际视野和更超脱的体育精神。新一代女排队员全部由本人出演。较之前辈,她们漂亮阳光,但是组队之初,支撑队员们在球场上夺冠的动力却越来越少。所以,有人选择离开、有人迷惘徘徊。聘请外国教练、吸纳更多队员、取消主力与替补之别、好好休息大胆恋爱,一切的一切,都让上级大跌眼镜。关键是,郎平还允许她们失败,一次,又一次。

1979年,郎平在国家队刻苦训练,没有好场地更没有国外已经启用的计算机,只能拼吃苦精神;2013年,回国做教练,多年的超强运动已让她伤痕累累。她知道,如果背负太多东西去打球,人生并不会因此更美好。她说:我不要她们只做优秀的运动员,她们还要做优秀的人。她要队员们明白,打球如果需要理由,“热爱”应该放在第一位。经历太多的赢,她可以更好地反思输: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了,赢才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

电影细致刻画了郎平引领朱婷成长的过程。有鼓励、有鞭策,有打压、有疏导,郎平告诉朱婷:你永远不能成为“我”,要成为你自己。这也是那英和王菲在片尾曲中所唱的主题——我是由我自己雕刻。近40年巨变,让郎平明白,新一批女排姑娘无须用血与泪来打比赛。终于,在一次次失利后,姑娘们打出自己的节奏,在与巴西对决时屡出奇招、反转战局。在登上领奖台时,可以一起用脚敲出欢快节奏,幸福于为祖国争光,更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我想,郎平提出的热爱跟享受排球的理念,是女排复兴的原因,也让姑娘们重新成为现代国人精神领域里的一股力量。(程果儿)

来源: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