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江苏和浙江两大卫视热播的《大浪淘沙》可谓是最近不得不看的精品献礼剧了。借助现代青年视角,首次全景式展现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里程、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凭借写实剧情和人物内心的深度刻画,引发广大观众追剧共鸣,好评不断。

奋斗致青春·焕新向未来(那年青春风华正当时)(1)

致敬伟大奋斗,党员李汉俊写尽一颗赤子心

《大浪淘沙》以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七大”召开这二十多年间的发展为背景,揭露中国共产党以改造中国、救国救民为己任所进行的不屈不挠、坚苦卓绝的奋斗史。

目睹了巴黎和会上的列强“分赃”,早期接受过先进思想的热血青年们,决定团结一心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经历过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成立上海共产党。这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便是早期建党要员李汉俊。他与妻子青梅竹马,妻子却不幸去世。李汉俊思念亡妻不肯续弦,而为了资助党内经费,他却不惜典当亡妻遗物。对妻子他永远抱怀最真实的爱情,而对国家他又愿割舍所有,尽自己最大力量而贡献,一颗赤子心让人为之感慨。

奋斗致青春·焕新向未来(那年青春风华正当时)(2)

李汉俊沉着冷静面危机,应付自如显智慧

当紧张的剧情来到第七集:面对被紧急闯入搜查,危机一触即发之时,李汉俊沉着冷静、应付自如。面对长官的咄咄逼人,李汉俊用英语流利答复。当长官对李汉俊家中藏书内容质疑时,李汉俊利用编辑身份巧妙化解危机,并且利用长官法国人的身份,提出对于卢梭等人的喜爱拉近距离。沉稳机智,能在紧急时刻保持思考,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李汉俊可以说是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紧张时刻,如何从容应对的模范范本。这一细节之处的描写和展现,也从侧面表现出编剧和导演的在创作上的智慧和用心。

而在最新的剧情中。张申府特地拜访陈独秀,提到近两年赴法留学生陆续回国,这批精通各类语言、汲取过海外先进思想的留学生必将成为后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正如李汉俊一样,精通外语、博览群书让他不仅在思想上保持先锋状态,还能运用到生活与革命的方方面面,知识还是自我保卫最好的武器!

奋斗致青春·焕新向未来(那年青春风华正当时)(3)

逆境之中迸发更大力量,义无反顾坚守信仰

百年征程仍在继续,《大浪淘沙》为我们呈现更多辉煌荣耀下的奋进汗水,就像剧中的主人公,你我都应是奋进的人!而早期的共产党人,则面临着更多难以想象的挑战,这几集故事里的李汉俊在这条路上的成长经历则颇具代表性。历经挑战,李汉俊最终决定离开上海回到武汉,但他强调“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理论研究的”。其实李汉俊在早期,就强调发动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虽然与他人发生思想上的矛盾,最终没有践行到位。但在后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汉俊思想的先进性和个人对于信仰的执着……

奋斗致青春·焕新向未来(那年青春风华正当时)(4)

看《大浪淘沙》愈发让人心潮澎湃,情随人物动!而全剧的叙事模式也相当独到,以全景式展开从“一大”召开到“七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初创时期的年轻,历经磨难,逐渐走向成熟,达到空前团结的;是如何在血雨腥风中摸索出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之路的。大浪淘沙始见金,在剧中见证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变的初心和坚持!看《大浪淘沙》重塑时代信仰,今天的青春风华由你我守护!

奋斗致青春·焕新向未来(那年青春风华正当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