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年味儿#
文/王民官
在老家太原,每到过年的时候,肯定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在除夕忙完活以后,家里母亲便开始和面、剁白菜、切羊肉、拌馅,包饺子了。到了大年初一早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吃罢饺子再喝汤,“原汤化原食”,也是其乐融融,年就这样开始过了。
在太原方言里,那个时候,称呼吃“扁食”的时候较多,只是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人们叫的更多的还是饺子,“扁食”这种称呼慢慢地恐怕也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的时候,人们并不叫饺子,而是称呼其为匾食、扁食。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扁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三汤两割,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无名氏《朝天子·嘲妓家扁食》曲:“白生生面皮,软溶溶肚皮,抄手儿得人意。当初只说假虚皮,就里多葱脍。水面上鸳鸯,行行来对对,空团圆不到底。生时节手儿上捏你,熟时节口儿里嚼你,美甘甘肚儿内知滋味。”《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引《避戎夜话》:“(金人)并吃馄饨、扁食。”《西游记》第四六回:“就似人家包匾食,一捻一个就囫圇”。
据有关文献记载,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经查阅有关书籍记载,饺子最初是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汉末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陕西吃饺子,就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此外,还有“驼峰角子”。
宋四水潜夫周密辑《武林旧事》卷六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
现在国外,如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有饺子这道菜。特别是意大利、乌克兰、俄罗斯三国,饺子对他们来说也是重要的国家级传统食物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到了明代,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书中的某些风俗记载还可以纠正后人的某些错误,比如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在北京至晚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了。
到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无论贫富,家家都要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水饺。”“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西安的酸汤水饺、衡水的猪肉白菜饺,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东北的酸菜饺子、青岛的鲅鱼饺子、大虾饺子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硬币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红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吃到钱币则是财源不断。
饺子,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饺子馅,也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如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油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蔬菜馅—即财到之意故为财饺;甜馅—即添财之意故为添财饺,等。
实际上,由于每个地区、每个家庭及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也是各有爱好,比如我们家就喜欢吃猪肉白菜、鸡蛋韭菜、猪肉茴香、鲅鱼、虾仁、三鲜、香菇之类做馅的饺子。尤其是在每年开春后,我们都要到农村田地里去采摘些野荠菜回来,摘洗干净后,和猪肉剁在一起做成馅,包成的荠菜饺子,咬一口,满嘴清香,那才真叫个味美鲜嫩,非常好吃。在苦菜还没有开花之前,采摘回来,切碎加猪肉剁成馅,煮熟后,吃到嘴里,虽然有一种淡淡的苦味,但感觉也是满口留香,别有一番风味。
还记得当兵时在部队第一年过春节,在连队里,是给各个中队或分队分配好面和馅,先由我们自己班组摆在桌子上,然后按照各自分工,有加工揉面的,有擀饺子面皮的,有负责包饺子的。待包好饺子后,统一到饭堂去下饺子。
由于人多,去的时候如果晚了,还要耐心地排队等候。干部和战士在饭堂里都在等着下饺子吃,也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那个时候的官兵一致,一锅煮熟了出锅,大家在一个桌上吃饭,战士也敢和领导抢着吃。如果遇到那些个大肚汉,领导可能还要专门多下点,让大家都吃得饱饱的。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大家也都十分开心快乐,那也是笔者在部队时,过年吃水饺时最让人难忘的一幕。
吃饺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刚调到团机关的时候,也赶上了过年。飞行团领导从团长开始,副团长、参谋长、政委、副政委、政治处主任,一起轮着来,请我们五六个没有回家过年的年轻干部、战士轮流着去他们家里吃饺子,说是吃饺子,哪能少了酒和菜呢!
虽然首长们家里的味道各不相同,但每家待客的热情程度,那可是一个比一个热情,我们也没有一点儿生疏和见外的感觉。有些没有轮上的,还在年后的时候,或是元宵节,或是星期天,抓紧时间补上。所以,那个时候的领导干部,真的与士兵非常亲近,十分融洽。
我们虽然没有回家,但在部队过得这个年,也是非常地开心。即使是今天回想起来,还是那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吃饺子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包什么馅就包什么馅,已成了普通百姓的家常饭菜。但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大家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吃饺子,也就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招财进宝、吉祥如意。”每逢新春佳节之际,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随着春节时间的临近,我们也准备吃一顿自己包的饺子,过一个开心快乐的虎年!
(青岛故事 2022-01-30 13:22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