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鸟是绿雉,一种大型鸡。岛国特产,极稀有,长得丑。绿雉虽然戴着“国鸟”的王冠,却有名无实。在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衣服上和各种陶瓷玩偶上,都是乌鸦的天下。乌鸦在日本被视为神鸟,这得益于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追捧,是神的使者,下凡来超度亡灵。《古事记》中记载了“八咫乌”受天照大神派遣,引领神武天皇开启大和国的故事,“八咫乌”就是三条腿的乌鸦。

同样是东亚国家,乌鸦在日本贵为神鸟,被供奉在神社里,可在中国,却是人人讨厌的丧鸟:

乌白马角、乌合之众、彩凤随鸦……古代成语里,乌鸦并不讨喜;

寒鸦、昏鸦、暮鸦、乱鸦……古代诗词里,乌鸦透着丧气;

老鸹窝里出凤凰、天下乌鸦一般黑​……民间谚语里,乌鸦更是不招人待见。

忠厚的乌鸦(报喜的乌鸦)(1)

总之,通体浑黑,叫声刺耳,我国民间视乌鸦为不祥之鸟。可这个人设并不是自古有之,恰恰相反,在古代,乌鸦跟喜鹊一样,是报喜鸟。

说来话长。

上古时期的占卜术里,“鸟占”十分流行,即以某种鸟的数目、飞向、去留及叫声等为征兆占断吉凶。乌鸦由于体大色黑音色辨识度高,易辨认,得到巫师的重视,被当做祥瑞。

“富人之屋,乌所集也。”日常生活中,乌鸦通常落在乌落富人之屋是吉兆。

“乌鸦报喜,始有周兴。”国家大事上,乌鸦也作为祥鸟代表了王朝的更迭和兴盛。

到了汉朝,乌鸦祥鸟的寓意达到顶峰,甚至演化出神鸟,孝鸟的形象。

神鸟乌鸦

汉代成书的《山海经》中“三足乌”形象,就是乌鸦,也是日本神道教神鸟“八咫乌”的源头。乌鸦从先秦时期报喜的祥鸟进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神鸟。

孝鸟乌鸦

汉朝讲究“以孝治天下”。《说文解字》里定义:“乌,孝鸟也”。甚至《本草纲目》中都提到了“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这就是“乌鸦反哺”的典故。当然喽,迄今为此科学家都没观察到乌鸦有反哺行为,可见要想成为网红,舆论宣传和造星运动有多么重要。

画风突变

到了宋朝,社会积贫积弱。北方长期受到辽、金等外族的入侵和威胁,宋廷软弱,只能各地赔偿,纳币称臣。尤其“靖康之耻”之后,宋室南移,北人南迁,南方逐渐成为中原文明的中心。大量文人墨客都是南方人,对入侵的外族以及其崇拜的“神鸟乌鸦”颇为厌恶。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金国是女真人建立的,都是狩猎和游牧民族,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在萨满教神谕中,乌鸦是黑色的报警鸟,有了它就会夜夜平安。另外,乌鸦聚集的地方,往往代表着食物的潜在来源,正因为与信仰和温饱挂钩,所以尊奉乌鸦为神灵。

可宋朝那些愤世嫉俗的傲骨文人不吃这套,索性把家愁国恨的怨气撒在了“神鸟”乌鸦身上。正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当然也及乌。靖康之耻后,中原王朝的话语权逐渐掌握到了南人手中,乌鸦也就沦为了人人皆恶的丧鸟。南宋范浚的《杂兴诗》中写到“南人喜鹊而恶乌,北人喜乌而恶鹊”,理学大家朱熹直接开怼“乌,黑色,不详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

回顾中国的历史长河,乌鸦从原始先民“阳乌载日”的神鸟,到秦汉之际的“孝鸟”,再到宋朝之后的“恶俗之鸟”,反应了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其实,乌鸦并不都是黑色,只是白乌鸦极为罕见。在希腊神话、美洲原住民神话中,认为乌鸦原本是白色的鸟,但是因为触怒了太阳神,被烧焦成了黑色,所以在欧美民间观念中,白乌鸦是比黑乌鸦更加强大的存在,一般是乌鸦群体中的长辈。比如下图中的场景可以理解为,白发长辈正在对黑衣少年发出灵魂诘问:

谈朋友了吗?到底啥时候结婚啊?

忠厚的乌鸦(报喜的乌鸦)(2)

公众号:我是严不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