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

悼念大师,人去曲未终

2016年4月2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2)

图片来源网络

昨天上午,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父子宗师,两代传奇,斯人不在,余音绕梁。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京剧《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似乎唱尽梅葆玖一生:一生为戏,传艺一生。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幼子,也是唯一继承衣钵的,10岁开始学习京剧的他,将生命中的72年奉献给了京剧艺术的继承、求变、弘扬与传承,也用这一生给了父亲梅兰芳一个交代。

京剧男旦日渐式微,梅派传承到今天也只有胡文阁硕果仅存。对此,梅葆玖并不怨天尤人。他说:“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了,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传承梅派精髓,一生为京剧。梅葆玖不仅延续了梅氏唱腔的神韵,作为中国京剧的灵魂人物之一,他致力于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重生。他的离世,令众多戏迷惋惜。人们在悼念梅葆玖的同时,不免也会有些担忧,梨园文化的传承, 在这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名家去世之后,究竟会往何处走?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3)

胡文阁从师傅梅葆玖手中接过洒金扇

京剧现状

梅葆玖仙逝,是京剧界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他本人,定是难以割舍对我国京剧艺术的眷恋,坦白说,当今时代,不少传统文化正在走下坡路。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传统文化瑰宝正在被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渐渐遗忘,这无疑是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4)

图片来源网络

京剧传统戏复排为什么会叫好不叫座,京剧为何通常只有老年人能够听得进去,这是因为现代大多数年轻人更喜欢接受富有激情、朝气十足、另类个性的文化氛围,而不愿耐心地接受京剧那拉着长音的唱腔,也很难感受戏台上京剧演员那一颦一笑、眉宇间流淌着的情感,更难领悟京剧所传承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观众席中寥寥无几的听众,同样注定了京剧演员前途的渺茫。一名具备先天条件的儿童需要接受6~10年的严格训练才能成为一名普通的京剧演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依靠表演京剧养活自己。目前,很多中、青年京剧演员只能在失业与改行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不过依然有这么一群人,愿意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做一名京剧艺术的守望者。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5)

知乎网友列举年轻人不喜欢京剧的主要原因(仅供参考)

(1)京剧唱腔和念白无法直接听懂语言。即便听懂了还有古文一道门槛。(2)高度形式化的布景现代人不适应。(3)唱腔不符合当今审美习惯。(4)剧情脱离当代生活。

事实上,京剧的生存危机,在梅兰芳时代就有,所以梅兰芳才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推动京剧改革。也正是因为改革,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艺术,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30年在美国演出的巨大成功,也使得京剧拥有了一次流行于国际的机会。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6)

梅兰芳(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于梅兰芳先生的敢于创新,梅葆玖则相对“保守”很多,用葆玖先生自己的话形容,“他的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

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他本人,更专注于京剧文化的发展和梅派艺术的传承。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7)

梅葆玖和弟子

梅派艺术在梅先生的努力下,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梅葆玖一共培养了40多名弟子,这些弟子延续了梅派艺术的精髓,也逐步成为中国京剧界的重要力量。

梅葆玖:所以我说只要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

京剧复兴之路

一、京剧还得姓京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提案,关于表现现代生活与京剧艺术手段,也就是唱、念、做、打的程式,如何创造?如何现代化又姓京?如何很好结合是个大课题,可能成形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为“现代”二字是“动态”的。

不可置否,京剧和中国戏曲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艺术形式和传媒手段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欣赏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京剧乃至整个戏曲演出,以及戏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8)

《大唐贵妃》剧照

改编自《太真外传》的《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自己所认可的京剧改良范本。这出剧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

2003年,这部戏在北京首演。用西洋歌剧的形式来包装传统大戏,唱腔、扮相、念白还是京剧的,只是比原来漂亮。

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正统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是不能变的,华丽服装、舞台景致、立体音效、三维影像,这些都可以用上,但都得为京剧的主题内容服务,不能让这些手段把京剧的内容淹没了。“京剧不论如何创新,它都要姓‘京’,不能远离本源。

二、京剧走出去

梅葆玖先生曾说,“外国的精品艺术走进来,我们的传统国粹也要走出去,这样才能双向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9)

图片来源网络

他说到做到,曾发起京剧海外巡演,并把国粹艺术带给世界。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中美建交35周年,梅葆玖带队重新走访其父80多年前的巡演之路,奉上10部梅派经典剧目共60场。在美国林肯中心及肯尼迪艺术中心,观众们领略东方艺术的美,京剧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耋耄老人为全球纪念梅兰芳巡演活动而操劳,不曾停歇一天。

梅葆玖说:这是弘扬民族艺术、发展民族京剧的大好机会,不能错过。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京剧文化源远流长,从化妆、服饰到唱腔、身法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它的内涵,它的扮相,都是中华民族的专利。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有的人想家时就会唱起京剧,京剧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京剧本身,就像梅葆玖先生说的那样:“京剧,就是中国的乡音。”

基于此,当京剧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国人不能淡化京剧的意义,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京剧传承的大环境,让京剧在现代社会影响更多人,这也是梅葆玖先生在世时努力求索的。

梅葆玖认为: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0)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

三、京剧接地气

梅葆玖先生试图将京剧带到普通人生活中去,特别是让青少年喜欢京剧,在采访中我们知道,梅葆玖会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喜欢席琳·迪翁,他不仅仅是活在京剧中的“老派名角”,还是一位愿意集众家所长的人,是喜欢靠近娱乐圈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2004年,梅葆玖和太麦合作交响乐京剧专辑,打破人们固有思维中对传统京剧的概念和印象。他表示:“京剧也要配合现在的大潮流,要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是我们的京剧魂不能动,我们的表演不能动,但是我们的灯光、布景、大环境,可以汲取好的东西来为我所用、武装自己,让它更丰富、更可看、更美,然后再把京剧推向一个高的水平。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1)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出唱片,梅葆玖也跨界电影圈。梅葆玖是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的艺术总监。从2002年开始,梅葆玖为把父亲的传奇人生搬上银幕开始四处奔波。2008电影开拍后,当时年过70岁的他经常出现在拍片现场。在电影《梅兰芳》首映时,导演陈凯歌曾给梅葆玖先生鞠躬,感谢他对电影《梅兰芳》所表现出的大度、包容与帮助。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2)

图片来自网络

2011年梅葆玖先生亮相湖南卫视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桃李天下的梅葆玖先生带来他的得意门生,梅派艺术唯一男旦传承人胡文阁,和得意女徒弟尚伟、张馨月、郑潇,一起为大家讲授梅家和梅派的发展历程。通过梅葆玖和主持人之间的互动,梅派京剧艺术得到新的诠释。

梅葆玖老先生让京剧和娱乐圈离得如此之近,可能也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京剧。2012年两会时,梅葆玖提出以动漫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为的也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京剧。先生有前辈之大成,却没有长者的架子,为了年轻人能喜爱京剧,他亲力亲为,没有丝毫怨言。

梅葆玖:“用这种易于大众接受和普及的形式,来让孩子们来看,不枯燥,不说教,能让中国的青少年触京剧、欣赏京剧、喜爱京剧。”

京剧复兴的基础,在于对其精粹的认识,对其传承的重视,但需要做一些此前很少做的事情,比如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京剧,用不违和的技术来为京剧增加魅力,用新鲜的概念、创意,在推广、制作、审美提升等方面,扭转京剧下滑的颓势。

四、京剧的传承,不能忽略对青少年的培养

梅葆玖先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在两会上都呼吁、倡导“京剧进校园”,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梅葆玖先生认为:学校开设京剧课程对于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粹、振兴京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生前全力支持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的相关工作。在梅葆玖等老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长期致力于京剧等国粹艺术的传承和普及工作,在培养京剧爱好者,特别是培养青少年京剧爱好者和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5年,在梅葆玖先生的倡导下,促进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组织编写、出版了北京市地方初级中学京剧选修教科书《看得见的京剧》《听得懂的京剧》和《学得会的京剧》。这套教材是全国迄今为止第一套正式通过审定的京剧教科书。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3)

京剧教材编写组主编余桂元介绍:“京剧是国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的艺术门类很多,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汲取到营养,学习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个基调。

余桂圆说:比如在《学得会的京剧》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学习京剧中程式化的身段与动作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程身段与动作,大都源于古代礼仪规范。通过这些基本功的练习,让学生感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日前,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和北京市初级中学京剧教材编写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以更好地传承国粹文化。目前初中版的京剧教材已在丰台区试用,将在全市推广;同时小学版京剧教材也筹备编写,将适时推出。

成年观众的培养也是一样。趁2014年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际,梅葆玖先生从梅家发源地江苏泰州启程,携弟子沿着梅兰芳足迹重现经典。他说:“再好的音乐,也不能缺少好的耳朵。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4)

图片来自网络

葆玖先生已去,今后,我们若能积极普及京剧,抒写梨园艺术文化,保留曲艺传统,就是对梅葆玖大师最好的纪念。

京剧的发展与保护

保护京剧的关键是继承,艺术传承的关键在于人,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当成保护传统戏剧的金规铁律。梅葆玖曾言“戏以人传”,因此培养弟子成为他承袭梅派的一个方式。

玖爷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传人,比较知名的有胡文阁、李胜素、董圆圆、张晶、张馨月、田慧、谭娜、尚伟等,其中不少弟子现都已成为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5)

梅葆玖徒弟李胜素

2010年京剧申遗成功,让中国人重新审视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曾经最为普及和最具影响力的古典艺术,京剧需要发扬和传承,同时也必须被划入需要关注和保护的对象行列。京剧申遗成功,是一大幸事,也是责任,如何传承经典,发扬流派,是梅葆玖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看来,梨园文化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与社会转型有关,因此国家对梨园世家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

拿我国的京剧、昆曲等传统文化和日本的曲艺文化相比较,以日本歌舞伎为例,它就获得了政府的资助,传承人被视为国宝和“文化财”,他们以此为职业,既享有社会保障,又履行着传承的责任和义务,更有一份家族的荣誉感。

傅谨说:“对于梨园世家而言,当前我们所要做的是不要去破坏它,如果社会能够更加尊重艺术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家庭为单元的表演方式还是能够存在并延续的。”

梅葆玖哪一年开始唱梅派京剧的(京剧还能活多久)(16)

梅葆玖向台下鞠躬

说到底,保护国家瑰宝,扛着梅派的大旗,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责任,需要更多的人来承担,不能仅仅依赖京剧传承人。也不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层面,要大量的、细致的实际行动。

“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喜怒笑骂愁”……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这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艺术创作。

在本片中,通过对三位从事于京剧事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现场采访和工作状态的展现,从而呈现出与京剧相关行业的现状。并呼吁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多关注京剧,并期待京剧能再现往日的辉煌。

综合:微信公众账号 戏剧传媒、草地周刊、锡游记、人民日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环球电影等

编辑:陶姿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