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词句理解: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课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岳阳楼记文言文知识归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岳阳楼记文言文知识归纳(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岳阳楼记知识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字词句理解:

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课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案:壮阔、浩渺

2、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什么?,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什么?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怎样的语气语调?

答案:阴晦萧索 ; 晴朗明丽 ; 悲凉低沉 、 喜悦昂扬

3、课文第四段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4、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的语句是什么?

答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请从课文3、4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答案:(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文中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是哪些句子?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文中能够表现洞庭湖浩渺广阔的语句是什么?

答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答案:“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

“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9、“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答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案: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

二、写作方法:

11、文中③④两段运用什么的写作手法?描写出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心情。

答案:对比 览物而悲者(淫雨霏霏) 览物而喜者(阳光灿烂)

12、课文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课文第5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答案:描写;议论、抒情

三、词句赏析:

13、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答案: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14、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粗词语使用的妙处。

阴风号,浊浪排空。

答案:“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四、悲喜感情:

15、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案: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17、“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18、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种感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感情有什么目的?

答案: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写两种感情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古仁人之心:

19、“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案:“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0、“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1、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22、《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答案:示例:

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的力量,磨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能。这是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力量不易。

2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答案:“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 二者之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或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