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一些真性情的人,他们性情耿直,性格直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太多的心思,这样的人内心是一种淳朴。和这种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直率和开心。
但是同时也有这样一种人,叫做“道貌岸然”,所谓的道貌岸然,就是一些奸诈的小人,或者是性情使然,或者是出于伪装,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是一种虚伪狡诈的面貌。
最典型的是一种伪善者,他们企图给别人制造一个良好的名誉,企图以外在的言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表面上是一种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内心,却早已经因为一些世俗而放弃了自我本身的一个纯真,这就是让人极其悲哀的一个事情。
在《庄子》天地篇的文章之中,就有这样一篇文章,借由“树木”做例子,来指出世俗对于伪善者中的作用。
《庄子》中说: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百年的树木破开之后制作成祭祀的酒器,用青和黄的颜料来做装饰,丢弃的废木则是扔在沟里。盛酒的酒器和扔在沟里的废木相比,美和丑是有差别的,可是他们丧失本性这一点却是一样的。
无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是处在什么样的角色和价值之内,即便是他外在的品行有失偏颇的地方,那么也可以断然的说他丧失本性这一点是相同的。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人又或者低下卑微的人,都会因为世俗而丧失了本性。
庄子中就说,很多人之所以丧失本性,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在五色,五音,五味,五念,这一些事情使自己内心产生了轻浮躁动的情况,这些都是生命的祸害。
从我们通俗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为外在一些欲念的作用外带一些名利的驱使,才导致很多人有了伪善的念头,从而出现了奸诈狡猾的迹象。
都是因为企图以这样伪善的面目,来获得外在的一些名利,所以《庄子》中就说,正是由于外在五色五音五味五念这样一些物欲纷杂的诱惑,让一个人丧失了本性,所以才做出伪善的一个举动。
《庄子》的这一篇文章,所建立的一个高度,就是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有一个真实的批判。表面上道貌岸然,如果丧失了本性,这才是以最大的一种伪装。而世俗的取舍标准,世俗的名利观念,确实对于本性最大破坏的一个罪魁祸首。
所以在道家思想中,就一再强调摒弃外在的一些物欲之念,以淳朴之心面对人生,有的时候正是由于外在一些物念的驱使,所以有很多人就有了伪装。
《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杜绝智慧和技巧的时候,民众获利百倍之多,杜绝仁慈,抛弃道义的时候,民众就能恢复到子孝亲慈,杜绝机巧的时候到私欲就没有了,这是道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智慧。
智慧虽然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企图用智慧这些东西,伪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来符合所谓世俗的标准,从而丧失自我本性,这还不如没有智慧,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说追求淳朴的一个道理。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