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作战全线失利,陆师败绩于朝鲜在前,后屡屡受挫于辽东;水师历黄海鏖战而至重创,海权拱手让予倭寇,旋即又弃旅顺,退守威海卫,最终全军覆灭。是时,日军据辽东及胶州半岛扼渤海而瞰京津,得探囊取物之势。皇畿锁钥既失,清廷如丧考妣,抗敌御侮之念殆尽,媾和偏安之意日盛,值此情势,乃遣肱股之臣李鸿章赴日谈判。日方挟胜而大举讹诈,要挟清廷赔巨款、割沃土、开商埠以言和,败战之国难却城下之盟,清政府几近填满倭寇之欲壑而缔马关和约。然而,沙俄向来视东北及朝鲜为禁脔,实不愿他国侵染,日本依约割取辽东半岛深触其禁忌;于是乎,沙俄纠集法德两国,以友谊之名,炮舰之实,“忠告”日本退还辽东于中国;倭人欺侮清廷有余,抵御列强力有不逮,遂勒银三千万而吐入喉之珍馐。三年后,沙俄强租旅大,次年,擅改租地为“关东省”,后又徐图进取,势力遍布东北。《马关条约》所割中国之地如台、澎向来为法国所觊觎,上溯一旬,法军数犯该地,虽为清军所阻,但其垂涎之念未曾断绝;法国既有图谋台、澎之野心,何不趁干涉还辽之良机,联合俄德依葫芦画瓢,炮制一出“三国干涉还台”的外交大戏呢?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1)

俄德法三国干涉中日纷争的导火索——日本企图割占辽东半岛

法国有梦,俄德无心(一)三国干涉“还台”原始动机不足

三国干涉还辽同盟的盟主是俄国,俄国亦是干涉行动的发起方,其目的很明显,即勒令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将第三国势力排除出俄国在华利益区,以确保它在东北的独占利益。法国之所以“入盟”,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一直处心积虑地谋划对德复仇计划,不过其实力稍逊于德国,不足以恃,于是将与德奥矛盾日益激化的俄国引为奥援,双方于1892年缔结军事同盟,“联俄制德”便成为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出于强化对俄同盟友谊,法国在远东的政策视沙俄的态度为转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第二,法国一直视台湾、澎湖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割占台、澎势必影响其在华利益,法国希望通过参与干涉还辽行动示好俄国将台、澎也纳入干涉范围内。

德国自普法战争和法国结下梁子后即成世仇,为孤立法国并防其报复,它选择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的“德意志兄弟”——奥匈帝国结盟,此举无疑将俄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德国之所以对俄法报以一片美意,其根本在于它另有所企图。日本割占辽东,是其迈向大陆强国的第一步,战略上还可威胁京津,凭此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将一举反超西方国家,这对于侵华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的德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德国垂涎胶州半岛已久,辽东半岛与之隔海相望,一旦落入日本之手,日本的影响力将自然辐射至齐鲁地区,势必会妨碍德国在山东的利益拓展;更重要的是德国试图通过干涉还辽将俄国拖入远东的政治纠纷中,借此恶化日俄关系,并趁机于干涉行动中离间俄法,在两国关系中打入楔子,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它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德国在日后的行动中也几乎坐实了其“特洛伊木马”的角色。

俄德法三国组成同盟干涉还辽,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在事成之后,趁机向清政府邀功,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除此之外,三国各有打算。三国干涉同盟中仅法国有干涉还台的初始目标,但那也只是其次要目标而已,且行动优先级低于维护俄法同盟及在云南、广西等地获取利益。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2)

法国参与俄国倡导的干涉还辽行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强化俄法同盟友谊

(二)列强中干涉“还台”行动的“带头大哥”——法国

1.干涉“还台”的前奏——法国的“反割台”外交活动

1895年3月15日,即李鸿章抵达日本的前四天,法国外交部长在致法国驻俄大使蒙塔佩罗的密函中特别指出:“据我驻东京使节所提供的情报,台湾将成为自广岛启程的日军进攻的目标,澎湖列岛也是此次远征的目的地……这一地区对法国来说有特殊利益,尤其是澎湖列岛……可以这么说,该地区标出了与我们印度支那属地密切相关地区的北部界线,我们特别希望维持该地区的现状。中日马关议和期间,法国一直密切关注着双方的谈判进程及内容,而牵动其神经的焦点在于媾和条件中有无割让台湾、澎湖之议。法国驻日公使哈尔曼直言不讳道:“日本若作为媾和条件要求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法国就会抗议侵犯了其利益。”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也发出类似的警告:“假如日本触动台湾,那就惹着我们了!”

由此可见,法国在中日正式谈判和签约前就日本可能要求割占台、澎的问题即释放出了抵制的信号。反观俄国,在对待在华的潜在势力范围的问题上却显得相对慢热;2月19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曾向俄国示意日本将要求占领旅顺或威海卫,而俄国政府并未发表明确意见,李鸿章赴日前曾试图与俄国公使就俄国进行干涉一事达成某种协议,也被俄国外交部拒绝;直至4月1日,日本公布媾和条件后,俄国得知辽东半岛亦在日本割占中国领土之列时才作出义愤填膺之态。与俄国的先知后觉相比,法国似乎更懂得未雨绸缪,从趋利的角度来看,法国忧心日本割占台、澎之切犹胜俄国忧虑辽东半岛为旁人所窃。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3)

中日谈判期间法国一直关注着台、澎是否会被日本割占,图为马关谈判情景

2.法国为避免日本割占台湾使出浑身解数

三国干涉还辽行动正式开始后,法国积极接待为“保台”而来访的清政府驻法国参赞庆常及访俄钦差大臣王之春(为系清廷派出的前往彼得堡庆贺尼古拉二世登基的使臣,归国时途径巴黎,受张之洞之令造访法国外交部),并与之洽谈“还台”事宜。当时台湾并未被日军攻占,割让未丧失之领土,不符合国际公例,且台湾民众群情激愤,不愿归属日本,法国援引“普法议和,普索法两省地,法以两省人不愿属普,普不能驳”,最终普鲁士将洛林西部的法语区归还法国之案例,建议中方依据国际公法据理力争,适时鼓动台湾自主,并表示法方可能会以台湾民变为由,出面抵制割台。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密告王之春说道:“俄阻辽东,法愿阻台湾,希中国缓批准(《马关条约》)”;其外交部还告知庆常,中法应先立一约,为法国保护台湾提供法律依据。甚至在光绪帝批准《马关条约》的第二天,即5月3日,法国在给总理衙门关于干涉还辽进程的复电中仍不忘叮嘱道:“倭事可商,我国可保护台湾”。双方密谋“还台”期间,法国以保护在台法商为名派军舰奔赴台湾,意在阻止日军侵台;驻英兼驻法公使龚照瑗与王之春在5月2日和3日,分别致电朝廷和台湾巡抚唐景崧,届时有兵登岸,切勿惊疑,并要求唐景崧与法方先遣员面商机宜。为壮大干涉“还台”声势,法国还联系西班牙一道与日本交涉,并建议俄国在解决法国关心的台、澎问题上继续采取一致立场。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4)

法国之所以支持中国“保台”,目的在于日后将台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图为中法战争中法国侵台示意图

(三)德国对日本割占台湾之态度的转变

1.从觊觎到放手

起初,德国对台湾也是有所企图的。1860年和1871年普鲁士(德国)政府内部出现过两次占领台湾以谋求在远东建立一个类似于香港或澳门的据点的呼声,最终因俾斯麦等政要的反对而搁置。1894年11月2日,德皇威廉二世要求首相何伦洛熙随时关注远东形势,适时干涉中日战争,以获取台湾作为调停补偿;11月7日他又电谕首相何伦洛熙:“我们也需要在中国获得一个永久据点……为了这个目的,我建议考虑福摩萨(台湾)。因此秘密迅速与日本达成协议,并训令我们的舰队迅速装备,是必要的。”甲午战争爆发后,德国名义上中立,实则亲日,“秘密与日本达成协议”,即是为了在偏袒和满足日本的前提下调停中日战争,再以此向中国邀功,将台湾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外交大臣马沙尔认为日本对台湾志在必得,德国若坚持获取台湾是不可能与日本达成协议的,且不利于本国政府对日本奉行的中立友好政策,与日交恶亦不利于其在远东获取长远利益,最终德国放弃了染指台湾的想法。事实上台湾并不是德国的理想目标,早在1861年艾林波伯爵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台湾是不宜于欧洲移民的,它的港口都不好,其中没有一个港口适合于在中国领海内作为据点。”德国驻华大使及海军和外交等部门更倾向于舟山、胶州湾等地。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5)

德国在华的理想侵略据点——胶州湾

2.由反对而至中立

德国的目标据点北移至舟山、胶州湾等地后台湾海峡也就成了德国沟通其本土、东非殖民地与潜在的在华势力范围的海上咽喉通道之一;此外,台湾还是日本、朝鲜及中国与南洋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日本割占台、澎后,不但控制了远东这一海上要道,其对华及南洋贸易的规模也将迅速膨胀,列强在台甚至在远东的商业利益毫无疑问将会受到冲击。所以德国虽然放弃殖民台湾的计划,但是它并不希望日本占领该地。《马关条约》签订后,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因英国拒绝参加干涉行动而警告英国驻德大使马来特说:“从长远看,日本据有澎湖列岛、台湾和旅顺港,对欧洲在东方的商业利益构成真正的威胁。现在正是列强应该发出一致呼声之际。如果丧失了这一时机,恐怕此后欧洲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该言辞中德国反对日本割占台、澎之意溢于言表。不过英国商业部及其他列强的回应又很快冰释了德国的疑虑,英国人表示日本占领台澎辽会带动日本在这些地区贸易的发展,但日本贸易体量本身并不大,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对列强有着极强的依附性,即便是有所增长,亦不能与西方列强抗衡;关于台湾海峡通航问题,其他列强表示可以勒令日本承认其为国际航道,永远不对外国海军关闭,日本不失时机的表示愿意接受列强的建议;德国对此深以为然,便不再于干涉行动中提及台湾事宜,在日本表示退还辽东前,它亦未支持日本割占台湾。

3.“变节”后由中立转为支持

三国干涉还辽之前,德日关系向来融洽,日本视德国为后发国家的学习榜样,德国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地智力帮扶和技术支持;甲午战争期间,德国上至政要下至百姓均对日本的军事胜利引以为豪。日本要求割占辽东半岛,触碰了德国在华利益的底线,德国全然不顾两国的传统友谊,与俄法一道武力讹诈日本还辽。日本服软后,德国在华的根本利益即得到保障,它便没有理由继续敌视日本,于是便摇身一变成为干涉同盟中名副其实的“特洛伊木马”。在“还辽”的第二阶段中关于撤军、赔辽费等方面的交涉及台湾问题上德国明显偏袒日本,为此,甚至不惜与俄法两国翻脸,三国干涉同盟也一度濒临瓦解;德国试图借此示好对方,修复因“干涉还辽”而受创伤的德日关系。当时日本割占台湾的最大助力莫过于法国了,而法德两国向来是世仇,德国亦不愿法国在干涉行动中获利过多,在对日“友谊”和打击“仇家”的思想作祟下,德国开始全力支持日本割占台湾;实际上台湾被任何国家割占都有损于德国的利益,两害相权取其轻,对德国而言将台湾割予无损其欧洲利益的日本更让它感到平衡。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6)

德法在日本割台问题上持对立态度,其重要原因在于两国关系向来不睦,从当时的欧洲国际关系图中亦可窥得一二

(四)俄国为一己私利不愿为法国火中取栗

1.卖“友”求荣

俄国在华势力范围集中于中国北方,日本割占台湾对其利益影响不大,故沙俄并反对日本割占台湾。早在马关谈判前的2月14日,俄国驻日公使希特罗渥与日本外相会谈时表示:“日本割取台湾俄国固无异议,日本若弃岛国之位置扩张版图于大陆,为日本计,绝非得策。”这实际上是一个以允诺日本割占台湾为条件,换取日本放弃割占中国大陆领土的交易,即牺牲法国在华利益目标(台、澎)满足日本的欲壑,保证俄国在华利益目标(辽东)不受染指。

三国干涉还辽行动开始后,俄国在辽东半岛问题上态度相当强硬,大有一言不合就诉诸武力之势。但在台湾及其他问题上,俄国表现得相当谨慎和克制,不但将法国的“还台”提议束之高阁,而且极力促使干涉还辽行动独立于中日就《马关条约》展开的交涉活动之外;因为俄国并不想推翻《马关条约》中除辽东半岛以外之条款,这些条款它可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实现利益均沾,即便是看上去与其毫无关联的对日巨额赔款问题,俄国也有利可图,它可通过向清政府发放对日赔款的贷款实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政治的夙愿,因为这些贷款均附带一些政治条件且以中国的海关税及其他税收做抵押。俄国发起“还辽”干涉行动,表面上是为清政府争取主权利益,实际却暗藏祸心,是典型的损“友”利己做派。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7)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8)

俄国卖友求荣的证据——《四厘借款合同》及《中俄密约》

2.德国的“变节”令俄国投鼠忌器

沙俄虽明确表明它不反对日本割占台湾,但考虑到在干涉还辽的行动中为其两肋插刀的盟友法国对干涉“还台”甚是上心,碍于“友谊”俄国也不支持日本割台;法国曾要求俄国在台、澎问题上与其保持一致态度,实际上是希望它支持干涉“还台”行动,但俄国方面反应相当冷淡;所以在“割台”和“还台”问题上,俄国最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但在日本同意退还辽东及英德两国近乎以公开的言行支持日本割占台湾后,俄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其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表示:“在日本已无条件地让步后,新的要求(干涉还台)是不合理的”,算是在干涉还台问题上有了明确地表态。俄国之所以过河拆桥,无视盟友法国的诉求,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地缘优势的加持下,俄国远东地区的势力颇为强大,在诸多列强中首屈一指,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角力亦不落下风;不过在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前,俄国却没有与日本开战并胜之的十足信心。1895年4月8日,俄国发起干涉倡议后,它本身却开始变得犹豫起来;11日,俄国就是否干涉中日战争召开内阁会议,尽管此时法德两国已经宣布加入干涉,但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倾向于暂时忍让,待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后再行计议;而财政大臣维特建议立即行动,他揣测日本不敢对三国言战;在16日的内阁会议上沙皇最终决定采用维特的建议。德法相继宣布支持俄国后,沙皇政府尚无为自身利益出兵干涉的坚定决心,遑论在德国支持日本的情况下,它会为法国在台、澎之利益出兵?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9)

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前,俄国在远东难以抗衡新兴的日本,图为西伯利亚铁路示意图

当时,“还辽”行动虽初露曙光,但仍充满诸多变数;德国“变节”后,俄德之间的盟友关系日趋恶化,俄国本就担心德国抛开俄法与日本就辽东半岛问题达成协议,它是决计不会庸人自扰,拿“还台”问题刺激德日两国的,一旦德国退盟或者与日本勾结,俄法两国势必独木难支,不但“还台”无果,就连曙光初现的“还辽”行动也将大概率搁浅。损人利己之事俄国总能拿捏地恰到好处,损己利人却从不是它的处世风格。(待续)

乌俄之战哪个支持者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干涉还台呢)(10)

法国密谋干涉“还台”后的六个月,即11月8日中日才就“还辽”问题签订《辽南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