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国魏延之死完整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魏延之死完整版(共读三国志之魏延传)

三国魏延之死完整版

原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译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多次建立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将治所迁到成都,需要一位得力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认为一定是张飞,张飞心中也认为是自己。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全军上下都很震惊。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说:“现在对你委以重任,你打算怎么样呢?”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带领全天下军队而来,我希望为大王迎击他,如果是其他将领率十万之众而来,希望让我为大王剿灭他们。”刘备称赞他说得好,众人都觉得他的言论很豪迈。

刘备登基后,加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诸葛亮驻守汉中,又以魏延为督前部,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派魏延进入羌中,魏朝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在阳蹊交战,魏延大破郭淮等人,朝廷又提拔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持符节,进封爵位为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译文: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都想单独请兵一万人,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军,在潼关会合,像过去韩信那样,诸葛亮总是不允许。魏延经常认为诸葛亮胆怯,感叹自己的才能不能竭尽。魏延善于训练士兵,又勇猛过人,性情骄矜高傲,当时的人都躲避他。只有杨仪不宽容,魏延非常愤恨,两人关系势同水火。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兵北谷口,魏延担任前锋。他的营帐距离诸葛亮营地十里,魏延梦见自己头上生角,他用这件事来问占梦的赵直,赵直骗魏延说:“麒麟有角,但不需要用角,这是不需要交战,而敌军会被攻破的征兆。”退下后他告诉别人:“角这个字,是刀下加一个用,头上用刀,是非常凶险的。”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译文:秋天,诸葛亮病重,暗中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讨论他去世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大军就自行出发。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了,但我还在。府中的亲属官员就可以发丧返回安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攻打敌人,怎么能因为一个人去世而废止了天下大事呢?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听从杨仪的指令,做断后的将军呢?”就和费祎一起计划留下的安排,要费祎手写文书并共同署名,告知各位将领。费祎骗魏延说:“我回去为你向杨长史解释,长史是文官,不了解军事,一定不会违背您的意见。”费祎一出门就骑马奔回,魏延不久就反悔了,追赶但没有赶上。

魏延派人去侦查杨仪等人,才知道他们已经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的计划,令各营依次率军返回。魏延大怒,趁杨仪还没有发布命令,就率领自己的部队径直南归,烧毁所过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说对方谋逆,一天之内文书都传到朝廷。刘禅用这件事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琬、董允都确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劈山开道,昼夜前行,也在魏延之后赶到。魏延先到后,占据南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等人让何平在前方抵抗魏延。何平叱责魏延的行动说:“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这么做!”魏延的士兵知道魏延理亏,都不听他的命令,部队都离散而去。魏延就独与他的几个儿子,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前去追杀,马岱将魏延的首级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踩踏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作恶吗?”随后夷灭魏延三族。

当初,蒋琬率领宿卫军各营扶丧北行,前行数十里,魏延的死讯传来,他又返回。原先魏延之所以没有往北投降魏国而往南返回蜀地,只是想要杀掉杨仪等人。平日各将领向来不和睦,当时的议论也认为魏延一定接替诸葛亮。魏延也如此看待自己,不是想背叛蜀国。

点评:魏延作为刘备的部曲深受刘备喜爱,魏延的功劳不及赵云但官职大过赵云。魏延被封为汉中太守时与韩信拜将相似,出人意料;而且魏延之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颇为豪壮。诸葛亮北伐时也依赖魏延之勇略,本来可以接任诸葛亮,可惜性情骄矜高傲,不能与同僚和谐相处,最终落得被夷三族的下场。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