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全文免费阅读(同系异策阅读整本书)(1)

多年前,叶圣陶提出的“整本的书”,之前的“名著阅读”,和我们现在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有相似之处。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也做了这样的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如今,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使用。我想肤浅地解读一下,小语下册教材中有关建构整本书阅读的体系,实施策略阅读的问题。

研读教材后,可以发现:为了让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有效阅读,每个年级安排了“快乐读书吧”,依次,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一单元,题目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内容有两个板块:一是《摇摇船》,还有《小刺猬理发》。“泡泡沫”有三个,其一、我来背一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看你下来不下来。”,其二、“我有一本书,里面有童谣和儿歌……”。其三,“我喜欢你的书,我们可以换书看吗?”这个的引导可能就是一种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吧。如若开始读整本书,内容必须朗朗上口,我们可以适当地链接一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儿童读物。这就叫做“喜欢读”吧。

从二年级开始,教材陆续安排在“快乐读书吧”中。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安排的导语:故事里的儿童,有的顽皮、可爱,有的董事、善良;有的过着跟我们相似的生活,有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奇遇……为了了解书的内容,提出读书要求两个:一是写了谁呢?二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给学生推荐了《神笔马良》《一起长大的玩具》《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和《愿望的实现》,还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内容。在读书时,只是关注文章的题目是不够的,我们还可能关注什么呢?要关注目录。目录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是从哪一页开始的。要想知道书的主要内容,必须好好读。那就是“看目录,知内容”。

读书的乐趣怎么来呢?有一句话,如果有一本书,我们只读不聊就会空泛,只聊不读就会无趣。所以低段学生读书是“兴趣读”。

求同存异全文免费阅读(同系异策阅读整本书)(2)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开始涉足较多文本的整本书阅读。

在安排“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时,提示语是这样的: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同时,提出了读书要求:读寓言,首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还有,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因此,第二单元在学生阅读了寓言故事之后,推荐了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随着学生知道“看目录,知内容”。知道了书的主要内容和已有的初步感知故事的能力,虽然没有专门安排“快乐读书吧”,教材还安排了不同文本、体裁的整本书阅读内容。

比如第一单元学习了4课《昆虫备忘录》,可以推荐科普类阅读《昆虫记》。还有,第五单元《童话》,可以推荐整本书阅读《夏洛的网》,提高孩子的想象力,为习作《奇妙的想象》做铺垫,同时,照应了三年级上册中“童话是有丰富想象空间的”。这叫“博览读”,也是多读书。这样安排是为了“储存、积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安排在了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第二单元是科普文,5课《琥珀》、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8课《千年梦园在今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二、展开奇思妙想,写一些自己想发明的东西。《交流平台》中说: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一是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二是查阅资料解决;三是请教别人解决。可以推荐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提示:1、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这时要运用在课上学到的方法,试着去理解;2、读完之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科普类整本书阅读是多本整本书阅读的一个代表,这样安排,既是掌握不同体裁、版本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又是从丰富的想象到合理想象。加强“理性读书”,使得整本书阅读提升了一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读专业的书,就叫“归类读”,简称“类阅读”,或“专业读”。

求同存异全文免费阅读(同系异策阅读整本书)(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体系,更是整本书阅读了。5课《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现代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改编。第一篇不用原文,而用改编的现代文,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第一次从教材中接触古典小说,有意降低阅读的难度,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6课《景阳冈》。《景阳冈》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原文。

7课《猴王出世》。《猴王出世》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的原文。

8课《红楼春趣》。《红楼春趣》则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原文。四篇课文既是古典名著,也是整本书阅读的范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学习写读后感。《交流平台》中总结了三种阅读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二是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只要知道与相关的物品有关就行了;三是借助资料;四是结合电影、电视剧加深理解。

“快乐读书吧”中《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有提示语: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我很喜欢读回目,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是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渗透出“速读的要求”,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一目十行”地读。五年级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是“快速读”,简称“速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外国名著,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交流平台”三种读书感受,其实三种读书方法:1、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2、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3、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再看读书提示:1、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但想到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就会让自己沉下心来读。2、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作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还有一些方法提示:1、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2、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出来。3、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出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查阅。

《鲁滨孙漂流记》前有梗概,后有节选,梗概落实单元“借助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这个要素、节选聚焦具体的情节和人物,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特点,文末的“泡泡”又将节选片段与梗概勾连起来,提示学生要有读整本书的意识。《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名著节选,引导学生将在前面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关注情节和人物、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思考。

第二单元“阅读外国名著,了解作品更改,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可以看出,五下的名著阅读当中,概括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关注故事中的环境等细节不是重点,“初步”应当定位在对古典名著语言的熟悉上、对内容的大致了解上。

名著中的人物设定较为复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分析人物的方法,结合故事情节、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分析人物特点,并尝试辩证地分析人物。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鉴赏读”。

整本书阅读,一要建构整本书的阅读体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二要实施策略阅读,重视将课文阅读学习中学会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实践中。三要做必要的阅读分享活动,开展学生喜欢的读书分享、交流、展示。

求同存异全文免费阅读(同系异策阅读整本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