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农村的阴森与恐怖,是什么样的呢?旧中国三十年代,国家没有统一,被鬼子侵略,经常有鬼子来扫荡,或是鬼子进村,没有经历过不代表不知道,不清楚,我们都在电视剧上见过。

虽然说电视剧上都是抗日神剧,但很多画面,也都来源于那个年代的,甚至电视剧还不能够彻底还原那个年代的阴森与恐怖,毕竟现实跟电视剧上反差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总能听到爷爷奶奶辈儿人的回忆,就知道他们不会撒谎。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选(臧克家的诗让人在)(1)

有些老人还都是在枪口下逃生的,甚至装死捡回一条命,那个年代,夜晚,是很安静的,甚至安静的怕人。那个年代,人都是机警的,有一点动静,可能都要下地道躲着了。那个时候,很多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地道,方便逃生。

现代的农村,就看不到那个年代的阴森与恐怖,一派春意盎然,农村人也都住上了楼房,有彩色电视机,甚至很多家都有电脑,这就是时代在进步。这个年代的农村孩子玩的东西,就挺多的。

在那个年代,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力更生,就要学会机敏,自己都没有长大,就要帮着父母做农活,照顾弟弟妹妹。反观现代的农村孩子,做家务的越来越少,甚至都不愿意做家务。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选(臧克家的诗让人在)(2)

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臧克家的诗,让人在“显微镜”下,见到了旧中国农村的阴森与恐怖!文字如下:

《村夜》太阳刚落,大人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了被窝,(那个小心正梦想着外面朦胧的树影和无边的明月)再捻小了灯,强撑住万斤的眼皮,把心和耳朵连起,机警的听狗的动静。二三年三月二二日于相州。——臧克家#臧克家语录#

这首短诗不仅是“有血有肉”,其描摹精微、传神,简直可以说是让读者在“显微镜”下,见到了旧中国农村的“神经丛”和“微血管”。它描绘的是一幅三十年代恐怖、阴森的农村寒夜图,揭示的却是旧中国的黑暗现实。——摘自百度百科!

那么通过臧克家这首诗,诗很短,如今被启路文学收录到臧克家语录中了,从这首诗中,我们努力回忆,也能回忆到自己小时候,也经常被父母用恐怖故事吓得不敢出门,早早就入睡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选(臧克家的诗让人在)(3)

在我们那个年代,也就是九十年代,父母都用“挖心人”来吓唬孩子听话,夜晚不要出门。但都是听说,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在我们那个地方的农村,小时候,做孩子的时候,都听过父母说的“挖心人”。

就是喜欢挖一些孩子的心,拿去卖钱,那个时候,把我们可吓得够呛,一个个,晚上都不敢出门,甚至晚上出去上茅坑,都要父母陪着。不仅如此,父母还经常用恐怖故事,鬼故事来吓唬我们。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选(臧克家的诗让人在)(4)

说什么樟树容易引鬼,这里有鬼,那里有鬼,甚至半夜听到有人在窗外哭,就是有鬼。相信每个地方的农村,吓唬孩子的都大同小异没有听过父母说“挖心人”。也听说过“人贩子”,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把小孩抓去卖。

可见在那个年代,社会还不是很和平,动荡不安。不像现在这个年代,一派和谐,也没有街头混混,黑势力也都被一扫而光。现在真的是不怕有人欺行霸市,也不怕有人野蛮无理,这个社会,我们处处看到的是好的一面,就连坑蒙拐骗都少了好些,几乎都看不到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选(臧克家的诗让人在)(5)

所以说臧克家的诗,让人在“显微镜”下,见到了旧中国农村的阴森与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