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公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安徽和县通过公共文化供给,不断塑造城市文明“颜值”,有效地推动了该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群众精神“驿站”——“文艺”书屋遍地生花

青山如黛,长路如练。在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合洼村,和县“最美乡村路”丰乐古道边,坐落着一间独特的“农家书屋”。

书屋主人朱滨华是和县文旅体局的一名职工。2017年,她萌生了把自家祖屋改装成农家书屋的想法。“工作中我发现,农村经常是文化建设的‘洼地’,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当地群众的阅读习惯,推动乡村文化面貌的改变。”朱滨华发动起当地中小学老师,组成了20人的志愿者队伍。书屋占地约600平米,有8000余册图书,并收藏有包括文学、摄影、书法等多种形式的本土作家作品。

“我们先后投入了近300万元,建成10个功能多样的城市书房,并开设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各城市书房藏书量共计5.5万册,每年按计划更新图书5000余册,年均服务读者9万人次。假期时,人流量最高能达到每月1万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县图书馆馆长韩承四介绍道。

作为城市的“文化灯塔”,城市书房的建成为该县广大市民提供了优雅、良好的阅读环境,被誉为“群众身边的图书馆”。在各镇,依托以县图书馆为区域性总馆,7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图书分馆,9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图书流通点,该县建立起互配互通、互借互还、资源共享的图书管理体系,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止目前,和县共有1个县级图书馆,10个城市书房,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县藏书量共43.79余册,人均图书拥有量1.07册;持证读者2.85万人,年文献借阅量达10万册次;每年开展全民阅读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参与活动约1万人次。2018年,该县图书馆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获评一级馆。

“品牌”搭台唱戏——城市文化提档升级

“现在‘双减’政策下来,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过来阅读。”9月19日,在和县“阅来阅好”儿童图书馆,和县市民吴瑶带着7岁的孩子汪一诺在读书区看书。近期,她在这里办了张阅读年卡,每天都会把孩子送来阅读。

2020年7月,“阅来阅好”儿童图书馆落户和县。阅读区共分三层,拥有各类儿童读物 1万多套,并保持书籍三个月一增加。在小学及幼儿阅读分区,会有专门的老师来引导孩子阅读。“之前,有的孩子还会楼上楼下跑,现在很多都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了。”该馆负责人说道。

民间资本的投入,推动了群众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该县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阅读方式走向“移动化”。该县以手机移动图书馆app、数字资源平台等项目为载体,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另一方面,该县投入3.4万元,分别在明天书房和动静书房安装“有声图书馆”,内容涵盖国学、历史、美食、生活科普、广播剧等10余个模块,3000多个有声资源,同时每月新增100余个。以“一本实体书 一个二维码”的方式,将传统纸质书籍变为电子有声读物,读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有声图书馆,不仅随时进入阅读状态,还能把阅读资源随身携带。

平台 管理员——文化服务创新供给

在省级美丽乡村西埠镇腰埠村,有个游客服务中心和图书阅览室合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月,这里都会有免费电影上映,不定时还会有各项戏剧表演和文艺演出。只要有活动,偌大的场地里便被挤满。“因为担心坐不下,很多村民都会自己带凳子过来观看。”场馆文化协管员介绍道。场馆外几步之遥,就是该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含支队纪念馆。当地驻村工作队早有打算:利用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禀赋,发展旅游经济,串联起周边山水风光和红色教育、文化服务,将乡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上,和县严格对照标准化要求,完成全县68个村、25个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于今年对1个镇级、3—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将镇村文体活动打包纳入县级“四大品牌”活动中,统筹实施,扎实有序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乡村春晚、广场舞比赛、党史讲座、图书漂流、书画摄影展、群众体育赛事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走进各个标准化场馆,走进群众身边,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县在全市率先招聘了10名镇级文化专管员,并配备文化协管员93名,覆盖率达100%。结合文化专(协)管员工作和特长,定期开展相应培训。同时,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人,培育乡村文化带头人,不断完善文化人才梯次。(郭彤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