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约定李宗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没法忘记的约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没法忘记的约定(不完美的约定)

没法忘记的约定

不完美的约定

李宗益

2007年的5月3日,济南市在趵突泉公园举行纪念济南五三惨案79周年暨“五三惨案”纪念堂开放大会。我作为济南市五三惨案资料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负责重点嘉宾参会的接待。会议那天,省市领导、邀请嘉宾、爱害者家属代表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汇集到新建的五三惨案纪念堂前。

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及夫人张茝京先生是特邀嘉宾。他们一个是被济南市聘为五三惨案资料征集小组的顾问,一个是济南“五三惨案”及其家人被害者、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两人发现参会的山东省文史委委员、五三惨案亲历者,时年97岁的王昭建老人,立即从2号桌移步到3号桌的贵宾席。三人寒暄之后,欧阳先生对王昭建老人说:离京前,我到北京301医院探望了正在住院的季羡林先生,季老特意叮嘱我代表他来看望你,希望你健康长寿,你们两人还要“过颐期茶”。季老还讲了“过颐期茶”的意思,米代表丰收富裕,茶代表健康长寿。“米寿”为八十八岁寿,“茶寿”为一百零八岁寿,他这是与你相约到一百零八岁。欧阳先生就把季老这话的原意从字面上对王老作了释解;茶字拆开来读,上面“廿”,下面也可拆为八十八,期茶则是古人讲的茶寿。王老对我们三人说,他与羡林同庚同学,羡林8月6日出生,比他大了整整154天,是老哥哥。

欧阳先生还说,他写了两副“过颐期茶”书法,一副由夫人张茝京去医院送给季老,这幅“过颐期茶”带给王老。说着从张茝京手里接过作品,两手抓住展示了一下。看样子这副作品四开三大小,内容除“过颐期茶”正文之外,就是时间和落款及印章。书体还是大家常见到的行草,四字妍婉秀美,潇洒俊逸,字字珠玑伴有神采,看得出这是先生的得意之作。只见王老睁大了眼睛,站起身双手从欧阳先生手里接过作品。后来,我来到昭建老人位于临时租住的大明湖以北小区的家中,那幅”过颐其茶”的作品己镶嵌在镜框里,挂在正门的墙壁,亲朋好友串门走访,老人每每讲解一番。

季羡林与王昭建两位老人从少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就认识,在济南省立高中又是同级同学。两人都历经了1928年“五三惨案”。王老告诉我,那时日军攻进济南城,杀人放火,尤其见到北伐军就当场击毙。当时季老在街上,腰里扎着皮带,日军怀疑他是北伐军,反复盘查,亏得他凭着机智应对,才虎口脱险。大学时两人各奔东西,季老考上清华,在京华读书,王老去了青岛,就读于山东大学。后来毕业就业,各自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季老留学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可谓功成名就。王老的经历却曲曲折折,先是在外地任教,担任过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王耀武暂短时间的秘书。正是那段特殊的经历 ,生活之路 命途多舛。好在老人见证了那段历史,与王耀武、何思源、季羡林、臧克家、欧阳中石等众多与齐鲁有渊源的现当代名人都有过密切过往,加之博闻强记惊人记忆力,后在山东省文史研究馆任职,成为文史馆最年长也是唯一领取工资的馆员,被人誉为“老济南活字典” “活档案” ,也是山东大学最长寿的校友。

我曾数次接触王老,每次前去他家拜望或搜集济南的历史事件,他都会热情热情接待,颤巍巍地拎暖瓶倒水递烟。当谈起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他一字一句地讲来,那些旧闻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清清楚楚,有的精确到月日。他对老济南每条街道、下了每个商户几乎都清楚。 王老乐观向上,为人处事随和,声音宏亮健谈,九十多岁自行外出,出了车祸自行痊愈。多年来他一人独居,生活自理,直到去世前一年跌伤后方才应允家人照顾。

季王二位老人情谊日久天长,不因地位悬殊产生距离,也不因天各一方而受到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心心相印,相互关照,相互牵挂。

据王老回忆:1947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帮办(副司长)张天麟携国民党元老丁惟汾、国民党教育部长朱家骅之命,与王耀武商议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山东师范学院及内定张天麟为院长的事宜。他作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办公室的秘书,商议中,王耀武提到曾与张天麟同时在德国留学的济南电气公司总工程师徐士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及生物学家庄孝德等人谁当院长合适,王老便推荐了季羡林。他用别人的话说,论读书之多,学问之广,他们几个人加在一起,也跟不上他一个人,言外之意这院长非季羡林不可。王耀武逐步加深了对季羡林的好感,季老从德国留学回来,王躍武指派王老坐他的专车到季羡林家中,亲自酒席宴请,因这他也得罪了好友张天麟。

多年来季老对王老十分关注,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一如既往。季老每次来济南,尽管议程安排得很满,但仍挤出时间单独会见叙谈,忆过往、谈现实,相互激励健康生活。他俩平时多以书信交往,有次我去王老家,他拿出几封信让我看。信封的称谓是王昭建同志收,在我看来,他俩应互称先生,既符合他们的年龄,又符合其身份地位,我不得其解。后来从他给我们的回信中又有同样的称谓,说明季老对同志的称谓诠释得更全面,延续了他做人行事的一贯风格。

为两位老人“过颐期茶”的牵线人与传递者欧阳先生与二位老人交情深厚,过往甚密,有着缘渊和相似的经历。欧阳先生虽小于老人十七岁,但都是济南“五三惨案”的受害者。在济南的母亲怀他,听到日军攻打济南的消息后便拼命往南跑,一路上枪炮声不断。担惊受怕的母亲最终逃到肥城生下了欧阳先生。三人不同时期都在济南省立高中读书,成了不见面的校友。十年之后欧阳先生也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了季老的学弟,只不过这位学长远在万里之外的德国留学。他们三人都有着在济南教过学的经历。

人生不过百年,这是一个坎儿,人生大限,诚哉斯言。可惜天不遂愿, 自从2001年季老来济南参加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后,王老再也没有见到他,原想去北京看望季老, 一年之后的2009年7月11日北京传来噩耗,98岁的季老在医院安然辞世,像一颗闪光的名星缓缓落下。因摔伤尚坐在轮椅上的王老得知后无比悲痛。几天后,我与朋友前去他家探望,对老友思念的他还不忘计划写季老在济南的异闻趣事,谁曾想,次年的2010年6月19日,99岁的王老也驾鹤西去。又过了十年,为季王二老牵线传递“过颐期茶”的欧阳中石先生也于2020年11月5日也以90岁高龄,谢下人生大幕。尽管都没有见证两位挚友 “过颐期茶” 的约定愿景,但他们都是仁者之寿,喜寿之年。尤其三人终生情谊,乐观豁达则成为当今一桩佳话。

李宗益文学简介

李宗益,字静轩,济南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麒麟读书会与作家联盟副会长、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副会长,偶有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与网络谋体,多件作品获得各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