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题分析得分失分原因(地理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1)

高考地理综合题材料较为新颖,以区域作为载体设置意境,提出相关问题。综合题解题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对材料信息提取、应用能力,反映出学生思维过程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试后普遍反映题目难度并不大,但成绩发布后普遍得分并不理想。统计表明,综合题部分失分率较大,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答题方向偏差过大,例如:2021年汕头市质检地理17题第(4)题:近年来,塞内加尔计划扩大芒果出口量,你是否赞成利用塞内加尔河运输出口芒果?(4分)。学生作答:赞同,扩大芒果出口量,加大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这样作答是答题方向错误,也就是经常说的“跑题”现象,忽略题干中河流运输着这一关键词,导致整题全部失分。二、多点答案得分较低,例如:2021年汕头质检17题(3)题:分析塞内加尔肯特芒果园多分布于河谷中的势较高坡地的原因(6分)。学生作答:河谷中地势较高,坡地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种植;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从答案明显可以看出,只抓住题干中地势高这一关键词,而忽略河谷、坡地,这两个关键词,原本应是三方面答案,只写出一方面,从而得分过低。三、多层次答案得分过低。例如: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自然条件(6分)。学生作答: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此题答案方向单一,但分值较高,所以需要深层分析答案,这样单一层次答案只能得到基础分数。

针对以上在综合题解题中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解题过程中,注意力重点多为材料、表格、文字,反而忽略解题本质方向,所以采用问题驱动式解题方法应用于综合题解题全过程,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一、认识到地理综合题重要程度。高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选择题共16题,满分48分;综合题共3题52分,17、18题综合题,19题选做题。通过数次模拟考试,发现学生在意选择题正确率,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于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综合题往往是草略阅读材料、题干后立即答题,所以普遍得分并不能达到预期,综合题不够重视,使大部分学生地理总成绩很难有所突破。

二、重视题干,带着问题作为驱动阅读材料。综合题解题,阅读最少两次文字,图表等材料。第一次阅读找出认为较为重要的地理信息,并做好标记,然后统观各小题题干,明确各小题所问的问题,以问题作为驱动,再次阅读材料寻求答题方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例如:2021年汕头市质检地理18题(2)题:说明抚仙湖北岸地势平缓,且整体向北弯曲的原因。如果采用带着问题方式阅读材料,就会发现材料中的关键词对解决此题有重要意义。

三、回归题干。以题干中关键词语作为组织答案驱动力,明确答题方向。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37题(1)题: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改变区域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里海的影响。题干中关键词地貌、水文、气候成为解决好这一题的关键信息点,可从题干关键词入手,组织答案。经过课堂实践表明以题干作为答案驱动的形式,0分答案大量减少,即便是地理基础较差,根据文字材料结合题干驱动,也能够得到较为基础分数

四、以题干问题为驱动,多角度组织答案。地理综合题常见分值以6、8分为主,试后,最常见得分为4、6分,经分析发现,答案不全面,总是遗漏某个得分点。其实很多综合题题干往往就是此题答案要点,但学生总是对这些提示忽略不见,原因是对题干分析不够深刻,如果能以问题驱动多角度组织答案可较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36题(2)题: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对每一种品牌和车型都需求较少的原因。该题多角度组织答案可从人口、自然环境类型、政策等方向进行说明。

五、以题干问题为驱动,多层次组织答案。自然地理综合题目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原理的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多次考察学生这种能力。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最好办法还是要回归题目本身,如题干中明确标明“分析”、“原因”等关键词,就意味着要多层次组织答案,详细阐述地理原理过程。例如常见题型: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标准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能丰富。重点突出地理过程因果关系。如果某个综合题分值较高,但题干表明答题方向单一,这也意味着要多层次组织答案。例如:2020年汕头市质检17题(3)题:推断抚仙湖东西两岸峭壁河谷景观形成过程。此题答题方向较单一但是分值较高,所以答案应该重点答出地理过程,注重因后果的关系。以题目驱动多层次组织答案,可有效提高综合题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