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淑
《米花之味》没听过?但这部小众电影幕后的超强卡司你一定有所耳闻:蔡明亮御用摄影师廖本榕、剪辑杨德昌《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曾六次提名金马奖的剪辑师陈博文、配乐是与北野武合作多次的铃木庆一、荣获十余次金马奖最佳音效的杜笃之,编导鹏飞是蔡明亮的编剧和洪尚秀的助理。所以这部影片被称为"超豪华团队打造的一部清新乡村之作"。
平遥国际电影展给予这部影片的颁奖词是
"小小少年的烦恼、无法忽视的时代困局、明亮艳丽的画面……镜头后蕴含的是人文主义的关怀,同时这也是一部风光旖旎的影片,独具风情的云南小寨就是导演心中的乌托邦,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一个裂痕弥合的国度。"
这部影片可谓是集大成,最难能可贵的是把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的现实题材拍摄得轻盈淡然,更让一些父母和孩子增加了战胜真实苦难的力量。
01米花之味,少年不识的愁滋味,妈妈所尝的人生况味,文艺片讲述个中甘苦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食物记录和料理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因为一份独特的食物而回忆起与之相关的人、情。《米花之味》取景于中缅交界处的云南沧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原来有那么多美值得我们忘怀疾苦。而米花是当地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是泼水节前后每家每户必备的美食,并且要过油炸,清脆爽口,略微有一点甜。只听电影的名字,就让人有了味觉上的美学。
导演在沧源体验了一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用旁观者的姿态,不责备也不赞美,只是选择记录下来他所看到的,清新自然,甚至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用明亮轻盈的方式展现相对沉重的话题,但却四两拨千斤。
影片聚焦在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为了在镜头前呈现孩子最本真的样子,导演鹏飞专门向日本导演是枝裕和请教拍摄秘诀。是枝裕和给了他三条建议:不要给小演员看剧本;找到小演员中的孩子王,小孩不听话,就找孩子王;珍惜拍摄的前三条。就是这样,影片中孩子自然地释放天性。
电影的开始是从上海打工的单亲妈妈叶喃,正开着车回家乡云南小寨。在路上一个皮肤黝黑,天真灵动的小女孩巴巴地望着车里的叶喃,一双瞳仁剪秋水,"阿姨,你要不要吃鸡蛋?一块钱一个。"叶喃买了两个鸡蛋,并给了小女孩饼干吃,卖鸡蛋的小女孩嘎嘣咬了一口,咧嘴一笑心满意足地走了,那浅浅的一笑,深深地笑到人心窝里,不免让人有些心酸。这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在别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已经开始摸索着会生活了。
叶喃回到家,不见父亲和女儿,原来他们去参加村里的"文艺展演"。叶喃给女儿喃杭带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因为她常年的缺席让女儿对她产生了陌生感和有意的疏离。喃杭表面上对这些新鲜事物装作漠不关心,半夜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去吃那些零食。第二天妈妈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十分看不惯,并把自己的疏于管教怪罪到父亲的宽容教育上。
影片没有介绍叶喃为什么返乡,他们为什么离婚,只是在喃杭跟妈妈的一次争吵中有所表达。喃杭说:"你离婚了就把气撒我们身上!"妈妈问:"谁讲的?"喃杭脱口说:"荣叔说的。"荣叔恰好在场,他赶快说:"不是我说的,是叶拼阿婆说的。"说明妈妈叶喃有意维护女儿的心情,才刻意隐瞒,也间接透露出叶喃在工作和婚姻中的双双不如意。
而更为棘手的是女儿目前有诸多顽劣的问题:撒谎、打架、偷东西……米花似乎也不像以前那么美味了,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走进一个的人的心也许是一刹那,也许是持久战,作为母亲,她很无措,但也别无选择。
02 欠下的爱要用爱偿还,"等待"和"我在"是最温暖的教育
叶喃刚回来的时候,试图一次次接近喃杭,但女儿宁愿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独自玩也不愿意和她说话。蹭寺庙的WiFi打游戏,叶喃发现后把她带回家,喃杭依旧不改。逃学、撒谎、偷老师的摩托车钥匙,喃杭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问题少女"。
最严重的一次是夜里偷了庙里供奉的钱去网吧。叶喃发现女儿不在,开始四处寻找,在镇子的网吧里找到了喃杭。而喃杭由于太过痴迷游戏并没有发现妈妈站在身边,叶喃没有叫嚷,没有阻拦,买了包烟,不动声色地回到了车子里。第二天天亮,喃杭和她朋友发现妈妈的车子,自知惭愧,相互都不说话。也正是这次沉默的等待让两个人的关系有所缓解,你无法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影响一个人,有时候无言的爱胜过激烈的语言。
其实叶喃一度想离开这个家,但开车到了路上,又看到那个卖鸡蛋的小女孩沿路叫卖。如果她一走了之,也许女儿也会是这般模样。最后她以一种"我在"的姿态,选择和女儿站在一起。欠下的爱要用爱偿还,"等待"和"我在"是最温暖的教育。
喃湘露是喃杭最好的朋友,后来得了重病,她说:"以前我得的都是小病,我家人都不回来看我,现在我给他们生个大病,看他们怎么办。"说完她俩咯咯地笑,爸妈真回来了,见了喃湘露最后一面。在叶喃和喃杭炸米花的时候,喃湘露的死讯被平静地公布出来,喃杭说:"我想象不到喃湘露死了,我也感觉不到悲伤。"妈妈选择和她一起面对死亡,陪伴是超越死亡的力量,也让两个人意识到离别总会突如其来,能相爱的时候要用力爱。
"你心里面有佛祖,佛祖心里才有你",最后母女在一个亿万年的溶洞里叩拜石佛,为亡者祈福,伴着梵音和水滴声,两人合跳了一支虔诚的舞,石壁上和水洼里都映着母女的影子,这是心与心的共舞,所有的问题都在时间的荒野里消融,这个时候叶喃是喃杭,喃杭也是叶喃,她们相互和解,彼此依存。种种甜蜜和苦涩之后,都在最后化为一股淡淡的米花之味,归于平凡,归于平淡,归于平静。
就像北野武在《菊次郎与佐纪》中写道:"人生最重要的结局是: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平凡不完美的父母达成和解。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它在你看来美丽,亦或丑陋。"
03 孩子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尊重他们是让他们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真实的留守儿童生活不见得是苦大仇深的,导演说:"我跟寨子里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或者跟乡亲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笑得不行,嘻嘻哈哈的。"所以影片也没有兜售悲情,反而极其克制,并无刻意渲染悲伤,只是淡淡地散发着人与人之间真挚淳朴的情感。
我和朋友参加过公益助学,资助对象是"孤儿类孤儿",我更多地是看到孩子们的自由自在,像电影里一样,想象把婚纱改成蚊帐,也穿上蚊帐扮嫁娘,和小伙伴结队而行,优哉地一起吃零食,他们唱着"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大。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米花是很家常的食物,工艺不复杂,口感不出挑,但这种不卑不亢的平凡却自有坚韧之力,正如这些孩子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一样。"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充满着生命力和少年感,平凡如米花,但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无限的可能性要由他们自己去探索,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尊重他们是让他们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
米花之味,是成长之味,不可缺少的是爱的调味剂,陪伴的爱,尊重的爱,这样才会治愈受伤的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