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今年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此时太阳到达黄经60度,进入小满节气。春去夏至,气温渐热,各色水果也将悉数如约登场,加上配合疫情防控居家需求,人们对水果的品鲜冲动陡增。


那初夏品鲜水果,有哪些要点需注意?为此,记者采访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乔勇进,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吃货必看炎炎夏日的水果挑选指南(专家支招初夏品鲜)(1)

当下,正是品尝新鲜果蔬的大好时节。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糖分、有机酸、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多食水果有利于健康。水果色泽艳丽,风味浓郁,对缓解精神压力亦有很好效果。


例如,枇杷、杨梅、西瓜、杏、葡萄、蓝莓、李子、桃等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新鲜果品登场,丰润的汁液、酸甜的风味,开怀品尝不能自已。


面对“诱惑”,很多市民可能会“急”不择食,囫囵吞“核”。乔勇进认为,这样虽然收获畅快淋漓之感,但是这种“食果不留核,吃瓜不吐籽”的食用方式还是有待商榷的,切莫因囫囵吞“核”影响健康。


吃货必看炎炎夏日的水果挑选指南(专家支招初夏品鲜)(2)


由于新鲜水果太香甜可口,很多市民恨不得一口将甜美吞到肚子中去,而且多数人也有一种错觉,觉得种子中也有营养,吃进去不会有什么害处的。乔勇进介绍说,的确有些果核有保健价值,但有些则存在健康隐患,危及健康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很多果仁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价值,如大家熟悉的葡萄籽,俗话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籽”,从营养保健角度来看,葡萄籽的营养保健功能是十分突出的。葡萄籽中含有原花青素(OPC),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原花青素提升皮肤氧气交换性能、抵抗皮肤氧化衰老。葡萄籽含有95%以上的原花青素,其抗氧化作用比维他命C强20倍,比维他命E强50倍,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预防大脑病变、脑动脉硬化和肿瘤都有显著作用,还可以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经常性头痛、高血压、记忆力减退等。因此果核的营养保健价值是十分突出的。其他如火龙果,番石榴,榴莲,莲雾,百香果等果核都可以吃的。

虽然很多果仁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价值,但也有一些会列入“反面教材”。马上进入6月份,杏进入成熟季节,杏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软,味甜多汁,浓郁非常。果肉也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等矿物质,但杏核比较小,容易误食,其安全性需要高度关注。新鲜杏仁毒性比桃仁要大,主要来自于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遇水后产生的氢氰酸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阻碍ATP的产生。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可分解释放出100~250毫克氢氰酸,食用对健康不利。


另外,市民喜食的桃果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核黄素、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等物质,可口多汁,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由于一般品种桃核体积较大,误食的可能性不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如蟠桃等桃品种桃核比较小,而且有些桃早熟品种桃核比较松软,误食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桃核中桃仁具有营养成分,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活血祛痰,润燥滑肠,对咳嗽也能起到很好镇定作用,但也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均含有苦杏仁甙,误食入胃后在胃酸作用下会被水分解而产生有毒的氢氰酸,氢氰酸的毒性剧烈,能够抑制人体内几十种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人体呼吸过程中的氧气输送,容易出现“头昏、心慌、乏力、发热、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还会出现昏迷、抽搐等反应,甚至损害大脑的中枢神经,危及生命。


吃货必看炎炎夏日的水果挑选指南(专家支招初夏品鲜)(3)


有些用于食用的种仁成分也比较复杂,其中虽然含有一些营养与功能成分,但有的也含有对健康不利的成分。如枇杷、杨梅、樱桃、李等的核仁生时均有一定毒性,食用后可能会引起心律紊乱、肌肉麻痹和呼吸窘迫等中毒症状。除了有毒物质外,还可能含有一些蛋白、生物碱等容易导致人体过敏物质,食后可能引发身体不适。


尤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果核仁多数比较坚硬,纤维化木质化程度高,消化较难,食用后会增加胃肠负担,尤其是对于胃部疾患或肠胃功能不全者,伤害更为严重。儿童吞咽协调性不好,更容易出现吞“核”问题,轻则损伤消化道,重则危及身体健康,有的还可能引发呼吸障碍,更要高度注意。


最后提醒市民:品鲜莫太急,囫囵吞“核”有问题;饕口馋舌要节控,健康安全才第一。

猜你喜欢:

520丨这是我爱你的方式 !致敬这座城中每一位勇而不孤的英雄!
520,徐汇融媒收到一份“告白”!
“救火书记”临危上任: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会坚持到最后一班岗!
时令粽子、点心熟食,老字号美食“陆续”复工啦~
徐汇又一家商超恢复营业,浓浓烟火气息又回来啦!

来源:上海徐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