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中心人物之一。前八十回目录中,含“宝钗”四处,含“蘅芜”三处(分别为薛蘅芜、蘅芜君、蘅芜苑)。第五回里,宝钗初进贾府,甲戌本中就眉批了一笔“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这三人的身份为“鼎立”,可见宝玉、宝钗、黛玉都是这段“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之正牌主角。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

曹雪芹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有何来历?陈康祺的《朗潜纪闻二笔》中说,徐柳泉认为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宝钗影高澹人,高澹人即高士奇,号澹人,又号江村,为康熙近臣。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中也持高江村(高士奇)之说,给出的理由是林和靖诗云“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蔡元培指用本是开头的薛字影射“高士”。这两人之说都有些牵强附会。《红楼梦》只是经过艺术构思、形之于笔的小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哪怕是影射的原型,我们也不大容易把薛宝钗和高士奇这么个大男人想象到一起。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2)

高士其像

很多《红楼梦》读者对薛宝钗的印象颇为不佳,认为她有心机,“纠缠”贾宝玉最终成功上位。我倒以为这是冤枉了薛宝钗。小说中的薛宝钗,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是个可亲可敬的姑娘。可惜,身为“金陵十二钗”,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剧。

(一)豁达和善:薛宝钗的处事风格

林黛玉入贾府时,曹雪芹写得她心思剔透,处处小心,但实际上林黛玉相当敏感,不易相处,与性情随和的薛宝钗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第五回时就说:“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黛玉见此情景,“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而薛宝钗浑然不觉林黛玉与自己生出嫌隙。甲戌侧批说“这还是(薛宝钗的)天性”。

对薛宝钗的性格,第二十回里还有个细节。对凤姐前日里派人送来的暹罗贡茶,宝玉评价说道“我尝了不好”,凤姐也说“尝着也没什么趣儿”,宝钗道“口头也还好”, 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同的回答表现出不同的处事风格。宝玉是公子哥,感到不好就直接宣之于口,凤姐是富贵人家出身,也无需矫饰。林黛玉说好,应为性子直率,而宝钗说“口头还好”,意即尚可,似乎又有些不够好,这是打了个马虎眼,各不得罪。有人评价这是“宝钗之猾”,我认为有些严重,应视为一种圆柔。

薛宝钗的秉性和处事技巧,从与林黛玉的关系变化就能看出来。从薛宝钗入贾府开始,小说就用了不少笔墨将她和林黛玉作对比,刻画二人之间的关系。在前三十多回里,林黛玉对薛宝钗始终不大和气,“素日只当他心里藏奸”,常常针锋相对,时时冷笑几声,刻薄几句。薛宝钗很显然知道林黛玉对自己的敌意,只是不多介怀罢了。比如第二十九回里,众人谈起金麒麟时,林黛玉当着贾母和探春等人的面嘲讽薛宝钗“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到了四十多回之后,两人突然亲善起来。发生这种巨大转折的原因是什么?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比较重要,林黛玉终于确定了贾宝玉对她的感情,代表性的事件是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的“题帕诗”(见第三十四回)。第二个方面,就是薛宝钗确实善于待人接物,对林黛玉的体贴,感动了她,终于获得信任。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3)

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通过林黛玉的语言,发觉林黛玉私下阅读了《牡丹亭》、《西厢记》等当时为大家闺秀所不取的“杂书”,因此私下带她到蘅芜院,告诫说“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番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这是解开二人心结之始。

到了第四十七回,宝钗见黛玉吃太医的药总不见效,因此建议食疗,“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黛玉一边感叹“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一边诉苦说“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薛宝钗当下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到了当晚,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收了燕窝,“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从此之后两人情如姐妹。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4)

第四十九回,大家都喊宝琴来吃烤鹿肉,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钗代黛玉说话,这种语气,岂非是极好的朋友才能说出来的?因此,宝玉见钗黛情形不同以前,觉得“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比他人好十倍。”第六十二回,袭人少准备了一盏茶,宝钗和黛玉竟愿意两人同喝一盏,宝钗先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黛玉再饮干。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5)

从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变化,就能看出薛宝钗的为人品格——就连林黛玉这种极为敏感、又曾因情而生嫌隙的姑娘,也完全接纳了薛宝钗,可以说薛宝钗是小说中所设计的最温柔和善的女子之一了。

有人根据第三十六回中薛宝钗劝导贾宝玉读书进仕、贾宝玉责怪薛宝钗的话来说明薛宝钗之俗猾,林黛玉之清醒。书中写道,宝玉“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引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这倒是苛责薛宝钗了。一方面,读书进仕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之常情,迎合社会主流也是安生立命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贾家世代簪缨,当然不以读书科举为入仕唯一之路,但薛家是皇商,富则富矣,贵却未必,地位低了贾家不少,其观点当然不同,看看呆霸王薛蟠有多么游手好闲,就能理解薛宝钗对读书求功名的愿望了。再说了,《红楼梦》里又有哪个人物百分百完美呢,何必对一个“养在深闺”的过于苛刻。要知道,直到第八十回,薛宝钗也不过十五六岁,大约如今初中毕业的年纪。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6)

(二)金玉良缘:薛宝钗的悲剧命运

这样一个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为人亲厚的薛宝钗,为什么很有些读者不喜欢呢?我想,很大原因是在高鹗续本之中,让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破坏了原本属于林黛玉的好姻缘吧。

对于高鹗的续书,当今学者往往持批评态度。著名作家张爱玲说,续书里的人物个个面目可憎。就算普通读者,也能看出高鹗续书的一些问题,比如后四十回里,林黛玉居然吃起了五香大头菜,第一百零一回,居然写宝钗递给凤姐一袋烟——高鹗是辽东铁岭人,这正是所谓关东三怪之一的风俗。

但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姻缘,似乎是曹雪芹的本意。在第二十回中: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有学者认为,这说明脂砚斋知道宝玉与宝钗后文的婚姻组合。再加上《红楼梦曲》中的《终身误》通常认为是写薛宝钗的: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是谁?自然是薛宝钗。从这里看,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倒未必失曹雪芹之原意。杨兴让《红楼梦研究》中就说,在《红楼梦》十二钗内,钗黛二人结局本是肯定了的:一个是“金玉良缘”;一个是“木石前盟”。薛宝钗自然与贾宝玉结为伉俪;林黛玉自然泪尽而亡。这是一个必然结果。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7)

薛宝钗对贾宝玉有意吗?多少应该有一些,这也是很正常的。在小说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固然是从小“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的青梅竹马,难道薛宝钗和贾宝玉不是么?第三回里,林黛玉六岁时入贾府,当时凤姐穿“银鼠褂”,是冬天,贾母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抬房屋”,可见正是冬天。第五回薛家进京,薛宝钗入贾府,“在路不计其日”,周汝昌说宝钗入府当在转年之春夏,应为可信。薛宝钗也不过比林黛玉晚入贾府半年罢了,难道她和贾宝玉不算青梅竹马?

薛宝钗常常去找贾宝玉。第二十六回里,贾宝玉的丫环晴雯和碧痕拌嘴,宝钗来了,晴雯迁怒于宝钗,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宝玉挨了打,宝钗第一个带着散开淤血的一丸药去探望宝玉,她说道: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蒙侧批:行云流水,微露半含时。】低下头来。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8)

宝玉挨打

很显然这是薛宝钗无意之中吐露了心意。到了第三十六回,林黛玉去找贾宝玉,“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这足以证明薛宝钗与贾宝玉过从极频繁也极亲密、薛宝钗极关心贾宝玉。

那贾宝玉对薛宝钗又如何呢?贾宝玉是个多情种子,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在旁看着宝钗雪白一段酥臂,心里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他身上。”正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第三十四回宝钗说“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贾宝玉的心理活动是:

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9)

但这并不意味着贾宝玉对薛宝钗有如同林黛玉一样的情意,而是贾宝玉对女儿家的“博爱”。否则也不至于有《终身误》这支曲子。宝黛亲昵,阖府皆知,薛宝钗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也未奢想过能和贾宝玉成亲,起码未在表面上展露出来。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对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家做媳妇”,就暗示着贾府长辈对宝黛恋情早有察觉,王熙凤甚至认为宝黛二人必将成亲,否则说不出这样的话。同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中魇之后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之助,林黛玉听说贾宝玉省了人事,口念“阿弥陀佛”,宝钗打趣黛玉,说如来佛比人还忙, “又管林姑娘的的姻缘了”。更何况第三十六回里,薛宝钗亲耳听到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又岂能不知贾宝玉的心意?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0)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1)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成婚,不是喜结连理,而是阴差阳错下的命运悲剧。从前80回来看,贾母和王熙凤等人支持宝黛成婚,贾母要求张道士为宝玉提亲时所表明的态度,以及贾母询问宝琴生辰八字就能看出,她委婉地表示了并不承认所谓“金玉良缘”。而元春和王夫人则属意薛宝钗,第二十八回里贾元春赐下的礼物里,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一样。如果曹公确实写完了后四十回,可以设想,围绕着贾宝玉的婚事,这两派之间进行了明争暗斗,最终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但这些争斗是薛宝钗所无法控制的,迎接她的必定是身体和内心的双重伤痛,这是她再怎么随和、豁达、贤惠都无法解决的。

(三)重病且乐观着:薛宝钗与冷香丸

看电视剧《红楼梦》,我们会觉得薛宝钗看起来气色颇好。薛宝钗在书中出场时,曹雪芹说:“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侧批“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通常认为,姣花形容美貌,纤柳形容身姿。很显然此处姣花指宝钗,纤柳指黛玉。黛玉多病,身姿歪歪倒倒,有如弱柳扶风。而贾宝玉初见宝钗时,见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八回),大抵是个身体健康有些微胖的姑娘。

其实小说中的薛宝钗,是个沉疴缠绵的重病病人。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薛宝钗面色苍白,一眼就能看出是个病人:

(兴儿)“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记那牡慕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了。

这段描写里展露出一个常年为病所困的姑娘——雪堆出来,怕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2)

薛宝钗说冷香丸

在小说中时常写到薛宝钗之病,是她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说什么“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如果真的不相干,也就不用总吃配制极其麻烦的冷香丸了。有人问起她发病时怎么样,她就说“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客观地说,她纯属靠冷香丸保命的境地。

所以问起林黛玉的病情时,薛宝钗立刻推荐食疗,可见她已经久病成医。当林黛玉说起“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时,宝钗感同身受地说:“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为什么宝钗突然说和林黛玉一样?因为她身上的这股热毒也没少折腾,也时时在对生命的忧患和恐惧之中。只是她能靠冷香丸压下,暂时性命无虞,但这不意味着身体状况就好了。况且,这调制极其不易的冷香丸,假如吃完之后,恰巧凑不齐“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薛宝钗又当如何?别人恐怕不会注意,薛宝钗自己必然会常常忧心的。

有人认为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得露骨,志得意满,我倒不这样看。她身染重病,又寄人篱下,自家哥哥也没出息,她如果不时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如何支撑自己继续生活下去?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3)

薛宝钗偶尔发一次病,就几天不敢出屋子,就算没有发病时,连看戏时人多了,也怕热不敢多呆。贾母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一看,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房间这么素净,光看描述就觉得是以冷色调为主,一方面是暗写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气质,另一方面,薛宝钗身患热毒之病,将房间布置得清清冷冷,也是因为病情喜冷怕热之故

一千人眼中的薛宝钗(人人都爱的薛宝钗)(14)

周汝昌分析了总结金陵十二钗命运的金陵十二曲尾曲《飞鸟各投林》。尾曲可以分为十二句,他抽出“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这两句,认为总括家亡,以宝钗和妙玉共占“无情的,分明报应”一句,探春和湘云共占“分离聚合皆前定”一句,这种分法显然是错误的,周汝昌把个人的喜憎也夹杂进去了。这十二句刚刚好对应十二钗,何必来个“总括”?结构上就显得生涩。再说了,宝钗又如何无情,为何要让她摊上“报应”这么恶意的词?

照我猜测,薛宝钗很可能最终死于身上的重病。她安分随时、知书达理,处处恪守妇德,但她将一再滑落到悲剧的人生之中。再回头看宝钗夺冠的《咏海棠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我们会想,这诗歌淡雅、静穆、高洁,却又用砌魂、愁影、黄昏这些词,渲染出一层惨惨淡淡的不吉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