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这句话出自《管子》,意思是说,这四种行业以及从事这四种行业的人,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1)

管子就是管仲,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后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助齐国成为一代霸主,被世后称为“春秋第一相”。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齐国,自立国以来都有经商的传统,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就记载道:

“西周分封姜太公后,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所谓“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就是指发展商业,而齐国后来之所以能够称霸列国,“重商”这一举措功不可没。

但是,商业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仍把“商”列为士、农、工之后呢?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2)

其实古人之所以把“商”排在最后,并不是不重视商业的发展,更不是为了抑制商人的影响,而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条件而定。

何以见得?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即:

一、中国自古以来,皆是以“农”立国

我们知道,中国从周代开始,几乎都是以农立国,也就是说,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大多数。

换句话说,当然由于各种劳动工具的限制,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从事于农业这一领域,否则,其生产无法满足当时社会运转的需求,这就直接的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有主体地位。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3)

从另外方面讲,正是由于很多人不可能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才导致从事商业的人越来越少,而这其实就是古人把“商”排到最后的原因之一。

二、古人交通、信息、人口流动等情况并不允许全民经商

所谓“商”,其本质就是贱买贵卖,互通有无。

而这些其实是需要以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为前提,举个例子,如南方的甘蔗在北方很贵,因为北方不产甘蔗,所以,北方人若想吃到甘蔗,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专门到南方来吃,这显然不现实,二是通过商人的贩运买到。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4)

但是,商人之所以会贩运,其前提就是知道北方不产甘蔗并且知道北方人喜欢吃甘蔗这一信息,另外,还需要有交通工具及条件才行。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经商的人并不多,更不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这就是“商”为什么排到最后的第二个原因。

三、当时统治者对市场、经济以及商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足够的管控能力

有人讲:权不下县。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5)

意思是说,中国自古以来,中央的权力往往只到县这一层级,即县以下大都实行自治。

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有那么多的官员,对于县级以下的机构只能利用当地的乡绅或土司实现自治。

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对市场、经济以及商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于是从意识上不重视商业的发展。

而这其实是古人把“商”排到最后的另外一个原因。

古代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商业的原因(士农工商古人为什么把)(6)

因此,综上所述的这三个内容,实际上,正是古人为什么把“商”排在士、农、工之后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稻盛和夫三部曲《心法》《活法》《干法》《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祖堂集》《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