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读者投稿,来稿请寄irisfilm@qq。

文 | 铁西区的李子

《卧虎藏龙》是一部很不完美的作品,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周润发是主角,并且始终将讨论焦点集中在李慕白「君子行为」的探讨上。片子本来的第一主角章子怡反倒沦为排在杨紫琼之后的女二号,削弱了李安要通过玉娇龙这个角色表现的艺术内涵。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

这理所当然是剪辑的问题,玉娇龙的出场太晚,她和罗小虎那段非常关键的故事也讲得太晚,观众已经默认了率先登场的李慕白与俞秀莲是男女一号,当故事转入龙与虎的回忆,这段戏观赏性又相对较差,玉娇龙的核心位置也再找不回来。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2)

这或许是因为李安拍不好罗小虎这个角色。罗小虎是塑造玉娇龙的重要铺垫,必须重墨,但李安不了解新疆异域的文化,更不了解虎这个强盗的生存哲学。为了讲好开场的故事,只好从李慕白讲起,这又是他最了解的角色,两者作用之下,造成了主次不清的混淆。

侯孝贤没有犯下这种失误,第一个镜头从两头驴向左平移对准聂隐娘与师傅,下一个镜头便是聂的刺杀,核心人物在第一时间就建立完成。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3)

但这篇文章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在李安、侯孝贤拍武侠时,不约而同地要讲女侠的武侠世界?

侠客与硬汉

艺术家是通过作品表达价值观。李安与侯孝贤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又在西方文化中浸淫,并且接受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

武侠片必然由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他们要表达的却又是西方主流价值,因此要在作品中建立两种文化,又要完整地解释从中国传统文化到西方主流价值的转化过程,这是一项大工程。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武侠作为主流通俗文学表现的很清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其成因是个体在乱世中的抱负,施耐庵写《水浒》是在元明之间的战乱年代,现代武侠的起源《蜀山剑侠传》由「还珠楼主」李寿民写于1930年民国时期,这种对力量的幻想延展至安定天下的抱负在之后保持了数十年,是一种个人向集体产生影响的形态。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5)

西方主流通俗文化是「黑色小说」或「黑色电影」,主人公是硬汉。主人公常常要面对强势人物进行表态,雷蒙德·钱德勒塑造的马洛用笑话解围,劳伦斯·布洛克塑造的马修选择逃离,他们要维持硬汉的做派,又要选择最利于自己的条件。

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者,作品探讨的是普通个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独立。

注重个体是全世界的主流,西方文化被认为更现代,成熟的创作者都会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中得到这样的结论。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6)

金庸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始终是这种思想,到《神雕侠侣》及再往后《笑傲江湖》、《鹿鼎记》,用了十余年时间才彻底完成由家国到个人的转换。(无奈的是,国人对金庸的理解却仍然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笑傲江湖》这个完整表现了个体觉醒过程的小说,是一套千页级的大部头。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7)

或许侯孝贤和李安并不觉得100多分钟的影响足够将个体觉醒这个巨大的命题表达清楚,又或者说,他们并不觉得那个年代的男人会摒弃「家国情怀」。总之,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又或许是为了取巧,他们选择通过女性来创作一个展现西方主流价值的武侠故事,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有其必然性。

家与国

女性往往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武则天篡唐,最后也把江山还给李家血脉。这个「还」的动作,则表现了传统中国女性价值观里一定要维系的集体形式,就是家。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8)

中国传统文化里,女性嫁人之后,就成了以丈夫为主事者的「家」的一员,所有行为的指向,都是要维持家的稳定。

王莽篡汉,他的亲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想的不是自己会获得更稳固的后宫地位和权利,而是刘家的江山被外人夺了,因此怒摔国玺。汉献帝皇后、曹操之女曹节,在兄长曹丕篡位时也上演了类似的戏码。

男性的志向是国,志难酬而远大、牢固而不宜舍弃;女性的志向是家,易得也易碎,冲破了家的束缚,也就得到了个体的伸张。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9)

玉娇龙委身罗小虎,也就认定了这半个「家」,但虎却在面对自己的家与国时流露了迟疑,龙于是离开。到此时龙就已开始作为个体的觉醒,她不听从师傅也不遵从李慕白,行事全无目的,只为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在某种程度上,龙对李慕白心有景仰,李慕白却守着君子道德的礼法,说来说去只是收徒。在最后,龙间接造成了李慕白的死,而罗小虎最后的心愿是「一起回新疆」。这意味着虎仍未抛却「国」的志向,虎只是暂时卧着,而龙要藏于虎,因此罗小虎注定不会是玉娇龙的归宿。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0)

《刺客聂隐娘》中用三种动物表达了聂隐娘觉醒的过程,开场镜头由驴转向聂与师傅,这时她仍是刺客,是遵从师命的奴隶;尾声时一组镜头从羊切到村民,象征集体生活的人,是聂心生慈悲的对象;影片在聂牵马送磨镜少年归往新罗国的画面中淡出,马象征自由,表明聂已成长为自由的个体。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1)

巧合的是罗小虎与田季安均由张震扮演,破灭玉娇龙之「家」的是虎的「国」,龙面对的是男人的理想;而破灭了聂之「家」的是舞女瑚姬,聂面对的只是男人的新欢。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2)

因此聂隐娘有条件产生不服和怒意,决绝的是情而不是命,她的觉醒是带着「善」的出走,「善」体现为心怀乡民(山羊)疾苦的慈悲和对磨镜少年的复杂情感。

师与道

在玉娇龙与聂隐娘的成长中,都有师傅的存在,而且也都是女性,她们象征着「家」梦破碎后极端的心态变化,就是「恨」。龙的师傅碧眼狐狸被李慕白的师傅破碎了家的梦想,她的恨衍生了「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式的性别仇视。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3)

因双胞胎姐妹嘉诚公主作为朝廷安抚藩镇的条件嫁给魏博节度使,聂的师傅嘉信公主破碎了自己的家梦,又目睹了双胞胎姐妹下嫁后孤苦无依,就将恨对准了晚唐割据地方的藩镇。

师傅用自己极端的心态要龙与聂去进行复仇,从根本上动摇了她们对「家」的渴望。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4)

碧眼狐狸的恨落在玉娇龙仰慕的李慕白身上,嘉信公主的恨则落在了曾与聂隐娘定下亲事的田季安身上。

两部影片核心的戏剧冲突就发生在李慕白之死与田季安「该杀」的情节上,当师傅赋予的恨被情感冲击,龙与聂的抉择是摆脱,摆脱的目的则是「道」。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5)

聂片开始,表现聂隐娘与师傅的是近景镜头,画面逼仄,象征师傅对她的掌控。结束时她与师傅则身在远景镜头之中,人物所在的空间显得广阔,象征的是聂对师傅的摆脱。

她的道是对嘉诚公主的感恩、感念以及影片尾声时羊的意向,是众生皆苦,心怀慈悲。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6)

玉娇龙对李慕白的感情复杂,有仰慕也未尝没有爱慕,她认同李慕白的道德选择却仍要与其作对,未尝不是小女孩情窦初开时胡搅蛮缠的表现。她的道是对李慕白的复杂情感,和对李慕白所持道德观的认同。

罗小虎的心仍在新疆,李慕白已死,玉娇龙的希望尽数破灭,她只能绝望赴死,而赴死的行为中又含有零星圆满的希望(虎曾对她讲述了一个跳崖而不死的故事)。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7)

看透了田季安对自己的无情、看透了朝廷与藩镇两股势力的无义,聂隐娘的希望破灭而有怒意,并且有最后的感情寄托(对磨镜少年的情感,及其感念嘉诚公主从而心怀百姓疾苦的博爱),她能带着完整的希望出走,聂片最后响起的是昂扬的背景音乐。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8)

往期精彩内容

他为《聂隐娘》描绘最快意的刀剑江湖

他助《海上花》还原最雅致的海上之城

他是世界上「动词用得最好的中文作家」

他的故事,侯孝贤拍不了,王朔写不出

听「最会讲故事的人」说故事邂逅32年之后不容错过的阿城

李安侯孝贤现状(侯孝贤都要拍女侠客)(19)

《阿城文集》七卷本精装函套版

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

享受399元特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