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部,有这么一个风生水起的古村落,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古树、湖光山色,从高而下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神奇的是,四百多年来,这里遭受过无数次暴雨侵袭,却奇迹般的毫发无损。
尤其是12年6月的一场暴雨引发山洪,临近不少村子房子都塌了,连县城都被淹了,而这个处于低洼盆地的古村还是安然无恙,村民们继续像往常一样劳作。
摄影/覃荣益
这个神奇的古村就是广西钦州的大芦村,这个从外表看起来与广西其它古村落相差不大,处在一个山间盆地的地形,可偏偏就算暴雨,也是对它无可奈何!
摄影/钟国伟
▌▌任凭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
这么个神奇的村子究竟有着什么秘密,这不央视《地理中国》节目组都坐不住了,特地前来这个古村奇宅中一探究竟!
摄影/金色之霞
原来古人在设计宅院时,非常细心的设计了排水系统,宅院依次由高到低设计,亮点是还用中空木头柱排屋顶的水,以免天井积水过多,好现代的设计。
摄影/独行侠H
其次,这些水流最终都汇入了四个大小不一的池塘里,就像人工防洪库,从高到低通过打通的流水坝依次排水!
摄影/苏星宇
对比如今,一到雨季,平时暴雨一出门就丈把深的水,大到城市、小到一个村庄,修建一座大坝,避免大的洪涝灾害,但平时的水涝,也是该学习古人的长远细节。
▌▌荒芜变富饶,交杂着数百年的心血
大芦村,所在地原本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四百多年前,渐渐有了人烟,而后经过祖先们的辛勤耕作,才变得富饶,为了使后辈不忘当初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大芦村现存的古建筑,明朝劳氏一族搬迁在此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其后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陆续落成,历经三百多年的努力,才有如今庞大的古建筑群。
这些古建筑至今基本保存完整,明砖清瓦依旧,雕梁画栋犹存,很多石梯和墙砖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特别是在那些大宅院里,建筑细节更是精工考量。
从唐代开始,就对中国民居建设有规定,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民宅的大小都是相同的,传统的对称美感,深宅大院有着岭南地区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
大芦村仅劳氏古宅就有九个群落,明清古建筑面积据说达到了二十多万平方米,其中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等都是两三百间房的大家豪宅。
以前大芦村每当有家族添丁,就会依照灵山当地的传统习俗,在房前屋后栽种一棵品种优良的荔枝树或其它树种,长此以往,这里便成了大树林立的灵秀之地。
▌▌广西楹联第一村,藏着不少传奇
古楹联,这是每个来大芦村古宅感受最深的一个元素,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大门都会挂着木刻的对联,楹联形式多样,许多还隐含着不同的故事。
据考证,古宅中对联有三百多副是明、清时期创作的,对联内容大多为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的特点。
这里最古老宅子,是劳氏家族的祖屋—镬耳楼
一个很有岭南味道的名字,大门上方挂着“广西楹联第一村”的牌匾以及“武阳世泽,江左家风”的对联。武阳是山东省的一个地名,说明大芦村劳氏是明朝时期从山东省迁移来的。
摄影/映月醉荷
古楹联,这是每个来大芦村古宅感受最深的一个元素,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大门都会挂着木刻的对联,楹联形式多样,许多还隐含着不同的故事。
这些楹联并没有象王安石诗中叙述的那样“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年更新;大芦古宅的对联是世代承传,沿用至今,而且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遇喜事庆典,总是用红纸将这些传世楹联重新书写。
免死牌,也是广西唯一一块满汉两种文字的圣旨匾。
几百年前的轿子居然也保留了下来,虽然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么高大,却非常的真实。
这里还是有名的荔枝之乡,虽然如今不是吃荔枝的时候,但这个季节,橘子成熟的刚刚好,村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大芦村,离灵山县城不到4公里,周边六峰山也可以走一走!”
六峰山风景区位于灵山县城之内,这里有黄山那样的风韵和气势,国道209线、省道20124线和20221线分别从六峰山山脚贯穿而过。
自驾线路:南宁 → 柳南高速 → 南梧高速/广州/玉林/贵港 → 灵山/云表 → 209国道 → 友谊路 → 燕山路 → 和平路 → 六峰路 → 广场路 →灵山→大芦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