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清华大学是我国一所引人瞩目、令人向往的著名重点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叫清华学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1)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万两,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自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还”给中国,指定用于文化教育事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2)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1911年4月26日,清华学堂正式成立,所有办学方法均照美国学堂实行。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但办学方针依然照搬美国,清华学校还是一个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到这里来,主要是念英文,然后念一些欧美的文化,学生在校学习8年,毕业后公费送美留学,进美国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3)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清华学校,将校名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第二年,旧制全部结束,完成了从留美预备学校到大学的过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于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兴建了诚斋、立斋、强斋等数十座楼房;60年代又兴建了中央主楼;从70年代开始主要兴建教职员工宿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4)

清华园是清华大学的标志,以至人们把清华大学称为清华园。现清华大学工字厅、怡春园一带原来叫熙春园。作为皇家园林康熙行宫(御园)的熙春园,始建于清朝中叶康熙年间,建成于1767年(乾隆32年),它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等五个苑囿号称”圆明五园”。

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仍叫熙春园,赐于五子奕综,西部叫近春园,赐于四子奕詝(zhǔ)(咸丰),俗称”四爷园”。咸丰即位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

今“清华园”工字厅后面的匾额题“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对联一副: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谢叔源的《游西池》一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这“湛”为澄清之意。因工字厅后有池,故有谢氏诗句,题为“水木清华”。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5)

工字厅现在是校长办公室,原名工字殿,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华大学最负盛名的古建名胜。工字厅庭院门前有一座小石桥,门口左右各有两只巨大的石狮子,门额一匾上书“清华园”三个大字,是咸丰皇帝御笔亲题。这道门早先是作为皇家园林清华园的二宫门,进入二宫门,便是工字厅,早年称作“工字殿”,因为前后两个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如同一个“工”字。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得以幸免。同治时,打算重修圆明园,但由于经费不足以支付从新疆运送材料的运费,于是拆毁近春园,将石材用于圆明园的修缮。但拆毁近春园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国力衰微,重修圆明园计划被搁置,从此近春园沦为“荒岛”达120余年。

1913年近春园并入清华大学校区,统称清华园(在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时代,近春园原本不是清华园的一部分)。此一景点在清华校内常被称作荒岛或荷塘,1979年清华大学重修荒岛上原有的建筑,成为近春园遗址公园,现常作为校内师生员工休闲的场所。

1911年4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1911年4月26日)(6)

近春园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闻名。1927年夏,居于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于荷塘西北角,写下《荷塘月色》一文。岛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有朱自清先生手迹。但许多人常将“水木清华”处的荷塘误认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这也是“清华四怪”之一:“两处荷塘争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