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比如说在王莽统治时期,天下至少有两个人叫刘秀!一个是家喻户晓的东汉开国皇帝,另外一个也很厉害,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咱们说的是第二个刘秀,他帮助王莽篡位,却被迫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刘秀原名刘歆,出身西汉宗室,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别看出身皇室,但刘歆家里堪称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就是《战国策》的编者、目录学鼻祖刘向。受父亲的影响,刘歆自幼就通晓《诗经》、《书经》,后来得到了汉成帝的召见,被封为黄门郎。就在这个时候,刘歆遇到了同样担任黄门郎的王莽,两人一见如故。

刘秀最后打败的几个割据势力(大儒刘秀出身汉朝宗室)(1)

王莽、刘歆都对“古文经学”十分痴迷,他们幻想着通过振兴“古文经学”,以此为理论指导,然后改变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就这样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刘歆虽然为朝廷编写了不少著作,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而王莽在汉成帝时期已经成为大司马,虽然在汉哀帝时期一度离职,但随着汉哀帝的病死,他重新掌握政权。

王莽一上台,就拉拢、提拔自己的好友刘歆,先封为右曹太中大夫,又升任中垒校尉。在王莽集团的核心成员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刘歆主要负责“理论”工作。王莽要想篡位,但他又不想担负骂名,所以刘歆就负责为篡位制造舆论。

刘秀最后打败的几个割据势力(大儒刘秀出身汉朝宗室)(2)

到了公元9年,王莽篡夺了皇位,建立新朝,他任命了四位最重要官员,名为四辅,其中就包括刘歆,他的职务是国师,爵位是嘉新公。刘歆之所以支持王莽,他认为是两人志同道合的,他们都热衷于古文经学,刘歆负责理论研究,而王莽成帝后,负责实践工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莽在刘歆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场托古改制。

但是没过多久,王莽、刘歆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第二年,发生了一件符命事件,牵连到了刘歆的两个儿子,王莽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将两人处死,此后刘歆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王莽的儿媳妇,也就是刘歆的女儿,也被王莽赐死。在这种情况下,刘歆是想复仇的,“歆怨莽杀其三子,遂与大臣合谋”。

刘秀最后打败的几个割据势力(大儒刘秀出身汉朝宗室)(3)

随着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王莽的统治岌岌可危,统治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卫将军王涉的门人西门君惠认为,“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指改名为刘秀的刘歆)姓名是也。”王涉也表示赞同,于是拉拢刘歆、董忠、孙伋等人,打算劫持王莽,去投奔发迹于南阳的绿林军,即光武帝刘秀兄弟所率领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孙伋向王莽告密,导致计划失败。最后,刘歆、王涉被迫自杀,由于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王莽没有公开这个谋反事件。几个月后,绿林军打进长安城,王莽死于乱兵之中。刘歆帮助王莽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因为他是一个儒家的理想主义者,但最终理想破灭,身死族灭。

参考资料:1.《汉书》;2.《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