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柳子庙,潇水之滨,愚溪之畔,永州城外,西山脚下,一座小小的藏在闹市深处的庙宇。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重修于清光绪三年(1877),永州人民将后世众生对柳宗元的怀念与追忆物化成了我,物化成了廊台、飞檐、碑刻。
我是一座由民间发起的纪念柳宗元的祠庙。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为一座双檐八柱戏台。
旧时的每年春秋,都在庙内举行祭典,尤其是每年七月十三柳子的生辰最为隆重,规模胜于祭孔。人们杀猪宰牛,焚香祭祀,请上有名的戏班子唱几出大戏,为柳子祝寿,并祈全家平安。我想,如此郑重地将一座戏楼修置于庙前,是人们要将那人间凡俗的快乐,带给凄清古寂的柳子吧。在永州这个舞台上,柳子演的是那出“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的人间悲剧。
越过戏楼看坪,跨过十三层石阶,即到达我的中殿。此殿进深三间已被辟为柳宗元生平展室。荧光灯下,玻璃框里,配以图表、绘画的峻黑文字,浓缩柳子的一生。
柳子少年得志,33岁时便从一名九品上的小官飞升至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这是何等英姿勃发,前程似锦。但命运的狰狞也埋藏在这光彩之中。仅仅半年时间,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就在激烈的政权斗争中彻底失败。柳宗元、刘禹锡等改革者们全部被流贬到边远之地。永贞元年9月,愁绪满怀的柳宗元悄悄离开长安,带着67岁的老母卢氏和几个仆人经三个月艰难行程抵达永州。
从中殿拾级而上,便是我的正殿。你看,颔首凝眉却自有刚硬之气的柳子塑像安放正中,两侧以“永州八记”为题的十多幅木雕画幅陪伴。每一幅都是黑底沉金字,加所记八处景点的图画。
永州十年,艰苦卓绝,却未能消磨柳子通过读书著述而求万世之名的心志与信念。十年里,他与村夫野老来往密切,走访街头巷尾,亲自下地劳动,眼界大为开阔,思想也更加深刻。十年里,柳子发奋创作的雄深雅健的论说文,绘时鞭浊的寓言,传示后世的传记文,深得骚学的辞赋诗歌,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他一生创作中的巅峰,尤其是他的“永州八记”。
穿过正殿后门,步入碑廊,便可看到最为著名的“韩诗苏字柳事三绝碑”,这是我后处庭院最为精华之所在。
柳宗元去世后,韩愈为其作碑文,颂扬柳宗元的事迹。200多年后,苏东坡书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苏轼之作首次被刻碑于柳州罗池庙,世称“三绝”(柳事、韩文、苏书)。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州司理刘可勤见读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于我的前身永州柳子祠中。
人们不会忘记柳子。千年前,柳宗元把“利民思想”传播于此,使永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千百年后,人们信奉、尊崇柳子,并将后世众生对柳宗元的怀念与追忆物化成了我,将他的精神传颂至今。
而今,我更成为了永州文化旅游打卡地和集散地。在零陵古城,循着柳子的足迹,沿柳子街前行,寻找《永州八记》的旧迹,听潇水萧萧,看湘江北去……我,在永州等您。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王铭俊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