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诸病源候论》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脚后跟痛
脚跟疼是怎么形成的呢?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脚跟痛系慢性劳损导致退行性改变,其病变过程包括软组织炎症,钙化,甚至骨化形成骨赘,俗称骨刺。跖腱膜受到积累性牵拉,跟骨结节受到压迫刺激,跖腱膜附着处的炎症反应而产生疼痛。疼痛不一定是骨刺所致,骨刺也不是跟骨痛的唯一原因。
脚跟痛到底是什么呢?
主要是指跟底痛,跟后痛,还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病、趾腱膜炎等。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单侧发病较多,也可以双侧发病,起病缓慢。
主要症状:刚开始负重时疼痛,早晨起床下地或久坐站起时痛,稍走动后明显缓解,行走较多时疼痛又复明显,以致不敢走路。局部肿胀不明显,不红不热。
仔细检查在跟骨内侧结节处有明显压痛。有时疼痛沿跖腱膜向足趾及足底放射。走在不平的路面或踩碎石时痛剧。若有休息或夜间痛,又称静止痛,认为与跟骨内压增高有关。X线检查常可在跟骨结节前侧发现跟骨骨刺,但没有骨刺者也可有足跟痛。
脚跟痛该怎么办?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减少患足承重,减少站立及行走,穿厚底有弹性的鞋,或鞋垫正对痛点处挖洞以减轻或避免对患处的压迫。
2.专科就诊:采用针灸物理治疗等,如:热水浸浴,超短波,或用中药薰洗,或以布袋装川芎粉或川乌粉,外用垫敷在足跟底处。
3. 民间疗法采用锤击或踩鹅卵石路的方法,力度逐渐加重,视其耐受程度而定,提高痛阈而达到止痛效果。
踩鹅卵石
提醒:不推荐足底封闭治疗,通常,用于封闭的药物是局麻药和激素。注射后会加重局部跖腱膜的损伤和跟下脂肪垫的萎缩。如果一定要使用封闭治疗,建议最多不要超过2次。
最后,无论哪种治疗,虽简单易行,但都贵在坚持。必要时请及时就诊,避免迁延难愈。
脚跟痛如何预防?
1.尽量选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子。
2.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3.用温热水泡脚或用中药红花、艾叶等煎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或行走,要避免以脚部用力的剧烈活动,以减轻脚部负重。
5.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潮湿等邪气的侵袭。
6.控制自身体重。
关注我,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