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科医生,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作为急诊科医生,巍子见过很多生死故事,看尽人生百态。他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历见识写成文章,用业余时间进行健康科普,如今有40万人关注。


在就诊过程中,巍子发现,很多急诊患者往往忽略了身体发出来的“信号”。那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信号接收后,我们应该要怎么办?


这次海绵演讲,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医路向前巍子 从就诊经历和医学知识出发,告诉大家如何破解身体的“求救信号”。

点击即可播放:高巍的海绵演讲

以下为@医路向前巍子演讲全文:

我叫高巍,是一名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医学知识科普者。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1)

科普源于我的一个噩梦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做科普?这源于我做的一个梦,那天我梦见我得了胃癌,我当时想,作为一个医生,我面对疾病,都那么地惊慌、无助,那我的病人呢?我睡醒之后我把手机所有的游戏都删了,开始着手写科普。

科普让我觉得既简单又难。因为我是医生,所以写科普很简单;但难就难在如何让人看懂、学会,如何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后来我不断地尝试摸索,尝试用故事写科普。

我有一篇文章点击量过亿,讲的是蜜蜂蜇伤后的急救,我用一生一死两个案例,给大家科普学会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2)

死是,一个小女孩儿去姥姥家,被蜜蜂蜇伤后出现大面积皮疹、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家长错误地认为距家三分钟的社区医院不管用,驾车去了大医院,错过孩子最宝贵的抢救时间。

生是一个患者看过相关科普,当被蜜蜂蜇伤后,身体出现浅层皮疹、喉咙不适等潜在求救信号时,他及时就近就医,成功自救。这个故事也让很多老百姓得知,出现过敏反应时,我们应该就近治疗。

科普是可以救命的,文章是需要有温度的

我认为,科普是可以救命的,文章是需要有温度的。半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感动了许多人,讲的是“十年前我救治一位烧伤患者”的故事。十年前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收治了一位重症聋哑患者,21天21夜的救治,3个月的坚持,我们终于让他活了下来。

那篇文章,我边写边流泪,也是那篇文章让大家知道原来医生并不冷,让大家看到我们医生背后的默默付出,但是更想让医生看到患者就诊的艰辛和不易。

一次120急救的经历,让我开始做起了线下科普的公益急救培训。

有次我出120急救班,亲眼看到一位母亲,因为错误的急救方法导致孩子死亡。那一刻,我在想我究竟能做些什么?于是我和朋友组织了急救团队,为大家科普急救知识。

我们的线下急救培训,一场最多有500人,最少只有1个人。那个人我记得特别清楚,是一位大姐,她告诉我说“巍子你知道吗?我的父亲是突发心脏疾病死亡的,我的弟弟也是。我的爱人也有心脏病,每天夜里醒来翻身,都要摸他一下,怕他凉了。”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要把科普这件事情做好的决心。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3)

在我文章的留言里,至少救过107条生命,所以我想让大家逐渐学会解读身体的求救信号,当信号来临时,能及时自救。而学会解读的前提是,我们要关注身体及身体发出的信号。

我们要关注身体求救信号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觉得疼痛很简单,同样是疼,但这个信号背后所反映的信号可大不相同。

在几个月前,正值我急诊白班,有一位中年男性被诊断出输尿管结石,打了止疼针后,他就回家了。没想到过了一天,这个患者再次来到诊室,同样因为左侧的腰疼,但是不同的是,他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喊着疼,他疼地太安静了,脸色已经苍白,这让我内心十分不安。我建议家长做一个心电图,但家属其实并不太理解,毕竟从表面上来看,腰疼打个止疼针就差不多了,为什么还要去拍片?

但是我坚持自己的做法,那一刻我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结果出来以后,B超显示主动脉夹层,这个病像一个炸弹一样,一旦破裂随时宣告生命结束。所以我们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能说今天这个部位疼就是这类病,疾病和疾病会发展的,那么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我们该怎么做?

今天我在这里借头条这个舞台和大家分享一些日常中的急救技能。

“一拍一挤”婴儿卡喉急救法

第一个是救了1000万人的技能,这个名字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它是针对完全梗阻性义务卡喉引起窒息的急救方法。众所周知,我们喉部有两个通道,一个是吃东西的“食管”,一个是呼吸的“气管”,小孩儿吃东西、大哭大笑、跑跑闹闹的时候,忽然食物从食管到气管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方法是针对于不可站立的婴儿。第一,我建议大家蹲下或跪下,用两个手指夹住孩子的颧骨,让孩子趴在我们一侧的前臂上,头冲下,身体冲上,45°斜倾;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4)

第二,用另一只手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处,进行五次大力的拍击;

第三,因为孩子这个时候会痛苦、会挣扎,所以拍打五次之后要夹住孩子,翻到另一侧,首先看孩子有没有面色变红润,有没有哭出声音来;如果没有,用两个手指在孩子两个肩胛骨的终点处挤压五次,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异物的排出。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5)

这个就是针对不可站立的孩子的方法,很简单,但是真的可以救命。一次,我在诊室班的时候,一个妈妈抱着孩子跑来,那个孩子两岁多,他是吃了邻居给的一块糖,但是没有人会急救,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了。我们回头觉得实在太可惜了,怎么不会呢?它很简单,可以救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掌握“一拍一挤”的急救技能。

“剪刀、石头、布”成人卡喉急救法

还有一个方法是针对于我们可以站立的成人。假设成年人吃东西的时候卡住了,可能已经呼吸不了了,这个时候他可能会有一个V字手的动作。

作为施救者,这个时候,你要站在他的身后,采用前腿攻、后腿绷的姿势。大家一定要记住“剪刀、石头、布”的口诀。“剪刀”是找到肚脐上两横指的位置;“石头”是找到位置后,手握成拳头状放在刚刚的位置;“布”是指用另外一只手包住拳头,快速且大力地向后上方冲击,直至异物的排出。

孩子是“一拍一挤”,成人就是“剪刀石头布”,很简单,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当身体出现潜在信号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及时关注。刚才还原真实的现场,也是因为想告诉大家,其实意外离我们并不远。

小病小伤不断怎么破(小伤小痛没毛病)(6)

穿上白大衣,我们是医者,救急扶伤;脱下白大衣,拿起麦克风,我们是健康知识传播者,让我们一起助力健康中国,让我们每个人都健康,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