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语叫“胳膊肘往外拐”,说的是那些对外人客气友好,对亲密的人却随意发脾气。当外人和自己人发生了冲突时,反而会维护外人,指责家里人。有时我们也称这种行为为“窝里横”。

总是把笑脸、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而把自己最不堪、最糟糕的一面展现给亲人,很容易伤害亲近的人,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窝里横怎么引导(针对窝里横)(1)

认知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提出了“印象管理”的概念,也称“自我呈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也就是说,当我们与其他人相处时,我们会刻意管理自己的形象以使其他人获得愉悦感。

但是当我们跟家人或者伴侣在一起时,由于关系牢靠,有较强的安全感,故而人会处在一个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同时因为信任对方,相信无论我们表现如何,对方依然会接纳我们,所以相处时会更加的随意和任性。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指出,不被别人讨厌,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人之常情,也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哲学家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人本能性、冲动性的欲望。

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我们是什么样子,亲近的人都会喜欢我们,彼此的关系也不会破裂,故而认为没有必要利用印象管理来加固关系。

但是跟不亲近的人相处时,我们倾向于通过印象管理来使关系更加牢固,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同时,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费力最小原则”,也称 “思维经济原则”,指的是在人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尽可能少的思维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成果。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也适用于人际关系交往。

当我们跟亲朋好友相处时,我们也会应用这一原则。相比于管理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脾气和一言一行,惹怒他们之后,随便哄一哄或者道个歉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很多。并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不会道歉,只是等待对方自己平复情绪。

正是因为对外我们需要印象管理来获取好感,塑造正面的形象,而对内则选择最小费力原则,怎么舒服怎么来,导致我们跟外人相处时,总是笑脸相迎,而跟家人相处时,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