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陈实,今年39岁,是沈阳市检察院一名四级高级员额检察官、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大学毕业临找工作时,陈实不幸出了车祸,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受伤部位在脑袋,以后可不能熬夜、不能太累,也不能激动。

然而,陈实接下来的重案检察官人生却活成了医生口中“最不听话的病人”的样子。

朝着公诉精英看齐

2009年,东北大学法律硕士毕业的陈实怀着自豪、憧憬与新奇的心情,来到沈阳市和平区检察院工作。

刚走上公诉岗位时,检察院就为每名新人指定了授业老师。“沈阳公诉人才济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热爱、什么是钻研!从接触到这些公诉精英开始,我就时刻想着要向他们看齐。”陈实说道。

进入检察院的第二年,他办理了一起11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承担起全案的审查起诉工作。

尽管当时还是个新人,有着各种手足无措,还为车祸后遗症所累,但陈实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大案历练机会。

面对“黑老大”的零口供等复杂情况,陈实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认真审查证据,精心制订预案,只想早日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但命运依旧给陈实开了一个小玩笑,开庭时车祸后遗症出现,鼻子出血、头晕目眩,让原本准备充分的陈实猝不及防。法官在得知情况后,建议休庭择期再开,但陈实不想放弃,忍着病痛坚持七天全程出庭。

无论是素能培训还是业务竞赛,无论是庭审观摩还是案件研讨,陈实一直在为锤炼过硬的公诉本领不懈奋斗着。

2016年4月,陈实通过遴选进入沈阳市检察院从事审查起诉工作。

不放过一起余罪

检察故事案中案(重案检察官成长笔记)(1)

陈实(左)认真地翻看着卷宗。(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18年年初,陈实和同事姜辉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

2017年11月2日,被告人孙小虎与好友张子健共同在沈阳市一家KTV饮酒消费,26岁的被害人范阳阳提供陪酒服务。后来孙小虎和范阳阳在发生性关系过程中产生口角并相互厮打,孙小虎用手掐扼范阳阳颈部导致其机械性窒息死亡后,将尸体藏匿在轿车后备厢中。

2017年11月7日,孙小虎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案件移送检察机关。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似乎一切都顺利得很。但陈实在审查证据时,张子健的一句证言引起了他的注意,“孙小虎在案发前,曾经告诉我轿车内的臭味是尸臭”。

虽然仅仅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其中隐约暴露的蛛丝马迹让陈实立即警觉起来——孙小虎极有可能另有余罪,必须深挖!

“尸臭和普通臭味不一样,比如榴梿的臭味,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但尸臭味儿特别大,车里要是沾染上了不会轻易去除的。”

于是,在提审孙小虎的时候,除了此前公安机关认定的事实,陈实就问他,你还有没有其他事?他当时就愣了一下,也没吱声儿,陈实就再问他,你还有没有杀过其他人?

“当时,孙小虎就看着我,笑了一下,缓了一会儿,说:‘我没有。’”

陈实看着他的表情,还有案卷里孙小虎好友的证言,他心里的猜测肯定了七八分。随后,陈实在补充侦查提纲中明确要求继续查明孙小虎的余罪。

陈实引导侦查机关有针对性重新搜查孙小虎案发时驾驶的车辆,希望能够发现证明其作案的关键物证,结果大有所获:在孙小虎驾驶的汽车手扣内里,提取了一部手机和一串钥匙,技术部门查询发现手机卡的持卡人名为高文文,再通过公安系统失踪人口信息网比对,发现高文文正是2017年5月在沈阳的失踪人口。

孙小虎具有杀害高文文的重大嫌疑,陈实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建议侦查机关将孙小虎同监室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作为突破口,最终成功获取到了孙小虎杀害高文文的供述。

此时虽有了供述,但没有客观证据,尸体也没找到,定罪依旧困难重重。陈实立即要求公安机关趁热打铁,重新讯问孙小虎,最后孙小虎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如实供认其在网上被卖淫人员欺骗而对女人心生怨恨,随机选择对象预谋实施故意杀人犯罪。

最终,侦查机关查明了全部犯罪事实。2017年5月的一天凌晨,孙小虎在沈阳市和平区将高文文掐死后,肢解尸体并进行了掩埋。

经孙小虎指认后,公安机关在一偏僻处挖出已经被肢解的尸体,经与高文文父母基因分型比对鉴定确定该尸体即为高文文。至此,悬了超过半年的人口失踪案得以告破。

面对两名花季少女的惨死、两个无辜失独的家庭、被害人家属绝望无助的眼神,陈实告诉自己,一定要将罪犯交付审判予以严惩。

案件经过两次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于2018年7月31日提起公诉,沈阳市中级法院于同年9月27日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孙小虎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该案后来被辽宁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例,陈实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大案要案专案中摔打

在陈实看来,自己的成长之路,是由一个个大案要案铺垫而成的,在办案中,他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和摔打。

从2011年开始,陈实就承办了全国第二例、全省首例量刑建议规范化观摩庭,为全省量刑建议工作开展“打了个样”。

之后又陆续承办了沈阳某学院“901”专案、数额高达24亿余元的集资诈骗案、沈阳市总工会原副主席张某某受贿案、沈阳市于洪区原区委书记戴某某受贿案,参与国家监察委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主席白向群专案、公安部部督的毒品数量近10公斤的张某某五人贩卖、运输毒品专案、“430”专案之一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某某贪污、受贿、破坏选举案等。

2020年7月6日,陈实又一次迎来一场“硬仗”——摆在他面前的是“223”专案,作为中央督办的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案件,该案涉案人员众多,犯罪事实众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

由于陈实业务能力突出,辽宁省检察院抽调陈实赴鞍山参与该案的办理,正式进驻专案组基地。

初步与专案组沟通之后,陈实了解到,该专案人数多、事实多、卷宗多、疑点多,短时间内做到全面掌握证据情况不客观,但是严格审查证据、确保案件质量又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因此他建议每名专案组成员按照罪名,分工负责审查起诉及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同时主动提出承担案情复杂、证据繁多、争议较大的经济犯罪事实部分。

在数不清有多少个点灯熬夜到天亮的日子里,陈实连续加班,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全面详细审查了200余册证据材料,一边阅卷一边完成审查报告,梳理出庭审发问重点并预测辩护人可能提出的辩点,同步完成讯问提纲、答辩提纲等工作,为后期的出庭工作一次性夯实了基础。

陈实在负责修改起诉书及追加起诉书决定书时,先后五次提出修改建议,并发现了其中部分罪名法定情节引用错误及法律适用等问题,避免法律文书存在错误而影响庭审效果,保证了法律文书的严谨性及准确性。

在连续9天高强度的庭审中,面对组织者、骨干成员拒不认罪的态度,陈实精心设计讯问方案,使得被告人慌乱无措,无法自圆其说,揭穿其当庭回答内容的虚假性。

法庭举证阶段,陈实基于部分被告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部分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客观情况,采取繁简结合的方式出示证据,提高了诉讼效率和加强了针对性。

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提出的辩护观点绝大部分均在庭前预测范围之内,陈实答辩有理有力有节,对于辩护人当庭提出的其他辩护观点,陈实凭借深厚功底和实践经验,灵活应对一一给予回应,驳斥了辩护人提出的部分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观点。

最后一天凌晨庭审结束时,省政法委领导握住陈实的手对他的突出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案件圆满结束后,陈实再次得到辽宁省检察院及鞍山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及认可,鞍山市委、辽宁省检察院分别向陈实所在单位发来感谢信,给予表扬。

这一切结束后,陈实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仅是因为工作圆满完成了,在他心里,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和自责。在专案全力推进期间,陈实得知年迈的老父亲肺部出现病灶,极有可能存在癌变风险,但是为了专心办案,他没有陪伴在父亲身边。

追求极致的公诉精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实不是在阅卷、提审,就是在加班写报告;不是在调查、出庭,就是在汇报案件;不是在引导侦查取证,就是在与法官交换意见……一件又一件的案子像雪花一样接踵而至。

从公诉岗位上的新兵到全市十佳公诉人、全省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12年来,陈实就是这样一直忙碌着,成了家人朋友眼中的“工作狂”,同事眼里“办公楼里永远最后一个熄灯的人”。

在最近办结的一起走私案件中,陈实也切身感受到了如何在公诉中“求极致”。

两家单位、五名被告因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于2020年1月17日移送到沈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当时看到案卷脑海里就四个字,‘特别复杂’,证据、罪名、人员……几乎就没有条理清晰的。”

“首先是罪名认定上,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逃避海关监管,以销售牟利为目的,走私纸尿裤、卫生巾入境,偷逃应缴税款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在此前的起诉意见书中,嫌疑人和嫌疑单位被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陈实向记者进一步解释,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选择性罪名,一般应当以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确定具体罪名,若以走私自用为目的,应当以走私普通物品罪定罪处罚,若以销售牟利为走私目的,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若兼具有自用及销售牟利的目的,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

本案中,无证据证实本案犯罪嫌疑单位及各犯罪嫌疑人系以自用为目的走私上述货物入境,因此本案应当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罪,应当对起诉意见书认定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罪名适用错误予以纠正。

“其次,还有两家被告单位是否构成单位犯罪、自然人能否与单位构成共同犯罪等各类需要厘清的问题。”陈实说。

比如,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司法实践当中认定单位犯罪除上述法律规定外,一般以三个标准予以衡量,即以单位名义、体现单位意志、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而单位意志的体现除犯罪单位以股东会、董事会等体现全体决策的方式外,另以被告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控制人代表单位意志决策均可认定为体现单位意志。

因此,两家被告单位基于单位意志、以单位名义实施以低报价格实施走私犯罪且违法所得归两单位所有,均系单位犯罪。

为了详细分清每一名被告人、被告单位的罪责与非法所得,陈实不仅查阅大量书籍,并经过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听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审查全部案件材料。

其间依法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两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限一次,陈实终于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不仅起诉请求得到了法院的全部支持,也将此案办成了一本打击走私领域的“教科书”。

在公诉路上执着坚守

检察故事案中案(重案检察官成长笔记)(2)

陈实(右)在法庭上宣读公诉意见。(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重案检察官,陈实负责办理的多数重罪案件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案要案居多。

如何快速适应这个办案角色?陈实采用“学用结合”的模式。

一是向书本学,尽快掌握常见类案的法律政策规定以及审查案件的各种操作流程;

二是向他人学,看优秀公诉人审查案件时怎么抓“案眼”,提审时怎么设计问题,审查裁判文书时怎么发现监督线索;

三是向实践学,实地观摩庭审,调阅优质庭审录像,在领悟和揣摩的基础上,将那些办案技巧为己所用。

由于有了这些小型“知识仓库”做储备,陈实通过不断钻研、学习,法律知识、办案经验储备逐渐丰厚,先后被辽宁省检察院确定为辽宁省专门型公诉人才库成员,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个人二等功一次,多次获得三等功及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与他人合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的判定与预防》一书已经出版发行,在指导司法实践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办理也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

在陈实看来,指控犯罪、保障人权是公诉人的职责所在,但公诉人同样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突破的职业,法律不断更新,对公诉这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来说,又带来全新的挑战。

2017年的开春,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最高水平竞赛——第六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在北京拉开帷幕。

陈实作为公开选拔出的三名选手之一代表辽宁参赛。历经了为期5天的公诉业务笔试、公诉业务答辩、论辩赛三个竞赛环节,陈实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实务能力、出色的临场表现,荣获了“全国优秀公诉人”荣誉称号。

竞赛归来,陈实将个人对法律的理解、对审查起诉工作的体会进行认真总结、梳理,汇编成刑法法条电子版,同时针对实践中易发生、易混淆的疑难复杂罪名进行细致区分、甄别,并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进行分享。

有同事曾跟陈实说:“你已经摘取了全国优秀公诉人的桂冠,获得了诸多荣誉,可以歇一歇了”,但陈实只是淡淡一笑,因为他深知荣誉仅仅属于过去,不是炫耀的资本,它只是对过去的小结,而未来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从检12年来,陈实办理及审批过各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700余件,被最高检确定为“首批全国检察机关重罪检察人才”“首批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人才”。

细数过往,陈实办理过的大案要案不计其数,但他始终坚守在公诉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在每一起案件中延续着自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陈实,辽宁省沈阳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从检12年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十佳公诉人和全国优秀公诉人,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首批全国检察机关重罪检察人才”“首批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人才”。

来源:方圆微信公众号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