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2)

文丨国粹君

当前的中国,正在打一场抗“疫”的硬仗,正在发起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全面总攻!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集结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中国多位顶级专家率领的中国顶级专家医疗团队。

他们先后紧急驰援武汉,坐镇一线,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3)

他们,

有临危受命抗击过非典的“国士”,

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执牛耳者”,

有曾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的女少将,

中医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家……

九位大咖出马,保卫大武汉!勇哉,壮哉!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4)

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

中国顶级专家医疗团队

1.钟南山院士团队(钟南山: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5)

1月20日,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时,肯定新型肺炎人传人。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在提及武汉时,几度哽咽: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谈到李文亮,钟南山泪流满面: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认为中国的绝大多数医生都像李文亮医生一样。”

您被李文亮医生感动着,我们也被您深深感动!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6)

2.李兰娟院士团队(李兰娟:73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除了钟南山,还有一个人,也堪称国之重器、我辈楷模。

她就是李兰娟。

正是她,在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后,立即向国家建议对武汉实施“封城”,对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了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7)

消息一出,立刻有人发帖“李兰娟利益输送儿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经辟谣为假消息。

一边,是有人在背后造谣。

另一边,是已经73岁的老人,仍浴血奋战在第一线。

她说,自己那么想要去武汉去的原因,是她想把最先进的医疗团队带到那边,想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血带到那边......

别人都想逃离武汉,而她的眼里只有武汉现在有多危急,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生死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8)

3.王辰院士团队(王辰:57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王辰院士2月1日就已经抵达武汉,并提出了方舱医院的概念。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9)

他指出,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

这种医院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的达到迅速的扩大收治容量的作用。

这个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没有比他更善的办法的时候,这个办法就变得可取了,是解决收治的这样一个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

方舱医院,就像是诺亚方舟上面给了一个舱位,让患者的生命能够有所救赎和依托。

生命至上,就是最大的医者仁心!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0)

4.陈薇将军团队(陈薇:5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她是中国军队最神秘的一把利刃,她曾是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走出的战狼。因此,她也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绝对国之重器。

在入驻武汉数日后,在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中,她和其他专家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确诊速度得以提高。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1)

她说:

“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准备最长期的奋战。”

电影《战狼2》中,有个叫陈博士的援非医生,不少网友认为,陈薇正是这个角色的原型。

电影中,陈博士为了保护疫苗不惜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现实中,常年与致命病毒打交道的陈薇也怀有为科研献身的勇气。

曾有人问她:“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她的回答很干脆:“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2)

5.仝小林院士团队(仝小林:64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

17年后,针对新冠肺炎,仝院士提出寒湿疫毒致武汉肺炎说,并指出此次疫情治疗要慎用苦寒药。

从中医角度普及如何认识、预防武汉疫情和选择用药知识;

运用古老的中医智慧,救人民于水火,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3)

6.乔杰院士团队(乔杰:5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此次出征战“疫”前线,乔院士用“军令如山”一词来形容。

她与其他援鄂国家医疗队成员的使命,是组建“危重症病房”,努力抓住救治的关口,尽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为妇产科专家,乔院士的另一个“使命”,便是关注疫情下孕产妇的安全,调查病毒是否存在垂直传播途径。

她说,“这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4)

7.黄璐琦院士团队(黄璐琦:51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大年初一,黄璐琦院士受命带领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

他既是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也是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

从协调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的一面镜子,到确定精准明确的中医诊疗方案,事无巨细,他都全力参与衔接。

我们来了,就可以与西医并肩作战,同台合作。

“我们的医疗队员,刚开始多少有些紧张、害怕,但一旦进入战场,我们就都变得勇敢无畏起来。有这样的队伍和国家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一定能渡过难关!”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5)

8.张雁灵将军团队(张雁灵:68岁,少将军衔,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

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17年后再次出征武汉!

非典时期,小汤山这座临时搭建起来的医院,集中收治了680名确诊“非典”病人,除八人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而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当年在小汤山,张雁灵作为院长,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发给了每一位患者,17年过去了,他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就是怕当年的战友联系不上我,或有当年的患者想找我”。

“我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但感情不会卸任、责任不会卸任,武汉如果还需要我,我还会帮忙!”

时光十七年,华夏山河变,抗非精神在,再现小汤山!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6)

9.张思兵院长团队(张思兵:51岁,大校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现任火神山医院院长。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

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

“我们全体医务人员正在病房、药房、检查室忙碌,做好收治病人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防疫的阻击战!”

“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

火神山交付解放军,全国人民有了底气!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7)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8)

大家一定注意到,疫情发生后,日常霸占热搜的娱乐明星们销声匿迹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疫情数据,以及奋战在前线的医疗专家、医护工作者们。

以钟南山院士为表率的9位专家、大咖,平均年龄62岁,更是前赴后继,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从瘟疫手中夺回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这几天,国粹君的脑海中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

谁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偶像?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19)

此次疫情,让我们有了清楚的答案:

真正值得“粉”的偶像,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娱乐圈“小鲜肉”、“小花旦”,不是你追的那些影视明星、网红、动画人物,而是——

带来万民福祉、民族复兴,却默默无闻、清贫度日的国家栋梁们;

德才兼备的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真正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人;

岁月静好时,默默奉献爱与温暖,危急出现时,化身英雄挺身而出的人!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20)

可以是有名的:

钟南山、李兰娟一般,疫情中为公众提供权威答案的“70后”“80后”专家;

张文宏一般,喊出“把所有一线医生换下来,共产党员上!”的硬核医生;

张定宇一般,身患渐冻症,却挑战极限,争分夺秒抗疫的英雄院长;

韩红一般,疯狂捐到自己倾家荡产,第一时间运送物资到武汉的“傻子”……

还可以是无名的:

丢下自家父母、爱人和孩子,悄悄报名驰援武汉的救援人员;

用专业知识和牺牲奉献,将疫情拦截在医院里,将我们隔离在安全中的医护人员;

深入疫区报道,记录真实的疫情,那些专业的记者;

放弃团圆昼夜加班,只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的基建狂魔;

把一大车蔬菜,千里迢迢运到火神山医院工地,免费捐出的退伍军人……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21)

一场灾难,让我们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没有人在狂风暴雨到来时,为我们撑伞庇护,就很难有天气放晴后的风和景明。

没有人在灾难战争发生时,替我们负重前行,就很难谈什么但愿人长久的岁月静好。"

他们,才是最值得信赖、最值得依靠、最值得托付的人!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最应该“追”的偶像!

向偶像们致敬,愿你们早日平安凯旋!

保卫大武汉历史事件(武汉保卫战九大)(22)

【鸣谢】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