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周杰伦和费玉清合作的那首《千里之外》算得上是一次“跨时代”的合作,这首歌不仅堪称为“现象级”,还贡献了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周杰伦完全可以吐字清晰地把一首歌深情唱完!
“《千里之外》突破了大家的心理预期,这个现象级作品的诞生,不只是大家对于一首好作品的认可,它也折射出华语流行乐坛代际共融的价值溢出。”最近颇受关注的音乐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以下简称《我们的歌》)正是受到《千里之外》的启发,总导演陈虹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档节目也是费玉清封麦前最后一档电视综艺。
节目中,前辈歌手和新声歌手一开始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盲选环节,前辈歌手用变声话筒说话隐藏身份,新声歌手需要通过才艺展示来获得前辈的青睐 。两代歌手在无法看见对方的情况下合唱同一首歌,“听歌识人”完成互选,并在组队竞演、对抗踢馆选手中不断挑战音乐进阶,共赴巅峰对决。
陈虹说,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节目搭建桥梁和平台促成两代艺人的合作,重塑华语乐坛金曲价值,也相信通过这样一个节目,催生出更多现象级歌曲,让华语音乐和华语歌手保持青春感,唱出青春样。
许魏洲、费玉清
播了三期,《我们的歌》渐入佳境。在第三期节目中,第二组嘉宾也首次亮相。老前辈有那英、周华健、蔡健雅、黄凯芹,新歌手有肖战、阿云嘎、李紫婷、蒋一侨。第三期节目播出后收视1.391,成功破1,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有“顶流艺人”肖战的加入。肖战现在有多火,光看前不久各大卫视平台招商会就能知晓,几乎每个节目都在拟邀肖战,却不成想肖战最先参加的会是《我们的歌》,也可见《我们的歌》对新老艺人都有着一样的吸引力。肖战在节目中的表现也确实没有叫人失望,一开始的盲选,那英和蔡健雅对肖战的声音表示了一致的认可。
这样的一个节目形式,其实并不胜在有多新颖或者多么的出其不意,而是歌手们在剥去各自光环之后,能够回归到歌唱本身,他们因为一道“墙”而彼此陌生,但因为音乐又彼此熟悉,音乐成了最直接的桥梁,在这其中,弱化了台上台下的概念,舞台歌手观众融为一体,沉浸感自然有了。
费玉清和许魏洲的《一剪梅》,李克勤和周深的《月半小夜曲》,再比如,任贤齐和刘宇宁的《心太软》,罗琦和小鬼的《回来》,蔡健雅和蒋一侨的《原来的我》、那英和肖战的《跟着感觉走》……老歌手保留了经典歌曲的质感,新艺人让歌曲重新散发了更个性的气息。
好像当00后的青春,遇见记忆中的晚秋,火箭少女101李紫婷和黄凯芹的合唱,烧耳好听,也是满屏金曲情怀。
【对话】
这是一个仪式感极强的节目
澎湃新闻:代际沟通节目的难点在哪里?这档节目遇到的挑战又是什么?
陈虹:代际沟通节目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个节目在目前的音乐类节目中,音乐系统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我们的歌》在时间维度上打开了多元性,正是因为两个时代音乐文化在舞台上希望得到最完美的对话与融合,也带来了彼此更为复杂的磨合、谅解、再创作。我们节目中的两代音乐人都对曲目、曲风追求近乎苛刻的完美,所以对节目的音乐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音乐团队肩负着同时与两位艺人进行沟通协调的工作,无论是歌曲主题、曲目,还是调性、风格,或是舞台呈现、演绎效果,都要经过两道门槛,满足两代音乐人的认可和需求。这个过程可以说既需要音乐的智商,更需要沟通的情商。
其次,我们的节目是一档充满“仪式感”的节目。当新声歌手和前辈歌手同台合作竞唱的时候,大家会觉的这是一种新老融合,新旧交接的仪式,也寓意着在一代又一代华语音乐人的努力下,我们的华语音乐后继有人,蓬勃发展。而如何强化这样的仪式感,也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于是,通过所有导演的共同努力,大家可以看到一组组自发形成的师徒组合,每一组组合成为的不止是竞唱组合,他们更像是命运的共同体,音乐一家人。
澎湃新闻:现阶段观众对竞赛类的音乐真人秀已经审美疲劳,而互动式能引起全场大合唱的音乐节目却还热度不小,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陈虹:如今的音乐节目大部分都在寻找有辨识度的单声、有时代感的单曲,却忽略了一个“双声道”的共鸣组合之音,很少有节目去制造创造这种有辨识度的组合,而这样的一档节目产生了一种复古与流行、青春与经典、传承与突破的奇妙组合的独特审美,这是无论在音乐市场还是音乐节目中,都极具魅力与风格。
澎湃新闻:从制作的角度,如何在节目中让观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临场感?
陈虹:《我们的歌》是一个仪式感极强的节目,强烈灯光、对撞舞美、恢弘音乐,都在给你强化塑造这个视听印象。正如我们的标志“Y”。这个Y,一是象征融合,两代音乐人分别从一左一右的两个分叉而来,终于殊途同归。二是象征肯定,“Yes”,当演唱完毕之后,两代音乐人进行双向选择,同时按下“Y”的确定键,组合这才生效。三是象征年轻,“Young”,组合是新生的,旋律是不老的,音乐借由全新的编曲、全新的演绎,产生了全新的感受。那一刻,你会发现,音乐的确没有时代,你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周华健、蒋一侨
同时,《我们的歌》是一个弱化台上台下概念的节目,歌手带着未知、带着好奇上的舞台,展现的都是歌手演唱外最真实的一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舞台上并不那么模式化的歌手,他们藏不住的各种面部表情,甚至出现弯腰、屈膝的肢体语言,这种出其不意的状态反让舞台有了前所未有的另一种真实的生命力。
在录制现场,我们也把到场观众分成60、70、80、90、00各个年龄段,以此来考量各年龄段观众对于经典歌曲、改编歌曲、潮音演绎的支持率。
澎湃新闻:在嘉宾的选择上,是一个什么标准?
陈虹:此次,不同音乐领域的前辈歌手和新声歌手能够一起汇聚在这个舞台上,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具备超群的唱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歌唱界的“能力者”,他们有不同的音乐能力,比如其中有“金曲歌王”、“歌坛天后”、“摇滚女杰”、“嘻哈少帅”、“情歌王子”等每个人不同的音乐标签,也成就了节目的多样性与可看性,让每一次的表演都充满期待。
澎湃新闻:毕竟要和新生代合作,老前辈会不会在邀请的时候有些顾虑?
陈虹:如今,节目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录制,从录制的效果来看,我们欣喜地看到原来两代音乐人之间的火花能够有那么丰富那么绚烂,完全没有我们事先担心的陌生、冷淡与不理解。尤其这次让我们意外的,正是各位前辈歌手对于节目的认可和参与。举个例子,在和那英老师前期沟通前,我们就已经知道她拒绝了很多竞唱类节目的邀约,心里非常忐忑,但恰恰相反,那英老师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样一种形式的竞演,她认为和年轻人共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用一种变身的姿态以全新的面貌站在观众的面前,其实是一位歌者对自己最好的考验与交代。那一刻,我们觉得真的特别燃。
肖战、那英
澎湃新闻:也有很多年轻人是因为肖战看这个节目的,在他这期录完,你对他的个人感受是?能否透露一些幕后小花絮?
陈虹:肖战今年凭借《陈情令》中魏无羡一角成功出圈,成为影视界的新小生,可以说肖战算是现在的“顶流艺人”。而作为顶流艺人,肖战这次在节目中的发挥和表现真的让我们非常意外。
在参加《我们的歌》的时候,肖战也表示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变自信了。因为在之前,其实肖战更多地唱的都是抒情歌曲,声音的温暖度是够了,但是多元化的一部分还没有完全开发,而在和那英老师的接触与沟通中,在前辈的不断鼓励下,肖战也开始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接受一些新的音乐元素,现场让所有的观众和明星都耳目一新。另外,可以给大家透露的是,我们发现他是位极其努力敬业并且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因为他的档期都很满,但是只要到现场走台,他一定是给到我们起码80分的表现,可见,他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不忘练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澎湃新闻:这也是费玉清封麦前的最后一个综艺节目,他在录制过程中会因此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吗?
陈虹:本来11月7日是费玉清老师封麦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了,但因为之前与我们东方卫视早就达成过协议,所以他把封麦的时间往后搁置了一点,把退出歌坛之前最后一次参与节目献给东方卫视,所以我们也很庆幸,因为一个承诺,我们有了更多观看小哥舞台表演的机会。
在录制过程中小哥也是一如既往的儒雅幽默。他和许魏洲的“清风许来”组合合作的《你是我永远的乡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个小花絮,节目播出之后,这首歌的原唱,日本的恰克与飞鸟组合也给费叔叔打电话,表示要来现场助阵。
激发歌手的好奇心和创新欲
澎湃新闻:现场不仅有《回来》《心太软》《一剪梅》等耳熟能详的金曲改编,更有《别叫我达芬奇》《爱是一个圆》这样新老歌手挑战自我的曲目呈现。能否谈谈合唱歌曲的选择上都做了哪些考量?
陈虹:《我们的歌》的合唱曲目的选择其实是一个挑战,合唱曲目是敲开两代人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促使两代音乐人走出“舒适圈”的推手。老歌新唱、新歌潮唱是我们创作的基本原点,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如勤深深组合(李克勤、周深)带来的《野狼disco》等一批充满网感歌曲的出色表演。但在节目的背后,如何能够说服一位成熟的艺人,去触碰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音乐陌生区”,是导演组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对各位艺人事先进行了详细的节目理念输出,编曲风格阐释,以及舞台风格设定,激发了各位歌手的好奇心和创新欲。
周深、李克勤
澎湃新闻:周深和李克勤这组能否讲讲他们的一些幕后故事?
陈虹:在盲配完成的时候,李克勤老师心中对于他的搭档是存有疑虑的,无论是调性和唱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正如他们在节目中的最终表现,这样的差距成为了一种“自然天成”的互补,而且两位不仅仅在舞台上,在私下也成为了很好的师徒与朋友。
大家可以看到,李克勤与周深在演唱的粤语金曲《追》就获得了网友的无数好评,在之后在准备《月半小夜曲》时,二人更是加倍努力练习,李克勤更是充当起了周深的良师益友,纠正周深的粤语发音,周深也认真做起了粤语笔记,现场气氛欢乐不断。
澎湃新闻:很多人评价,喜欢看这档节目是因为它回归了歌曲本身,两代人围绕着一首歌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这个节目带给你最大的感动是什么?对哪一首歌或者一个组合印象特别深刻?
陈虹: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档“融”与“鉴”的尝试。尽管榜样艺人和新生代音乐人有年龄上和经历上的差距,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观点并不是对立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如此的借鉴,让榜样音乐人的艺术和艺德的造诣,通过新声歌手这面镜子折射而出,让新声歌手的才华与态度,通过与榜样音乐人彼此合作跃然而出。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以通过节目产生“镜像思考”,感悟自我人生及代际沟通。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融”与“鉴”也会对流行音乐产生激活、活化的作用。
从我个人来说,我对李克勤、周深的《追》还是情有独钟。后面你们也会看到蔡健雅、阿云嘎的合作也有很大亮点。
另外我想说的是、节目的赛制中会有更多的变化和组合形态,所以之后在节目的进行中还会有更多的“王炸”组合。非常有意思。
阿云嘎、蔡健雅
,